
(1) [heelpiece]∶设计、安置在或构成某物的底部后跟的一块东西
(2) [heel]∶鞋或袜挨近脚跟的部分
鞋后跟
脚跟。亦指鞋袜近脚跟的部分。 杨朔 《鸭绿江南北》:“他们在火里穿来穿去,扑灭火,自己的鞋却烧坏了,脚后跟烧起了泡。” 杨朔 《潼关之夜》:“我听见警察从对面房间走出来,皮鞋后跟撞击在穿堂的砖地上所发的声响,渐渐地消失下去。”
后跟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基础释义(名词)
指脚或鞋袜接近脚跟的部分。这是最常用且核心的含义,强调位置在“脚后部”或对应物品的“后部底端”。
例: 走路时后跟磨破了皮 / 这双鞋的后跟有点高。
来源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42页。该释义为汉语规范词典的权威解释。
解剖学释义(名词)
特指人体足部骨骼结构中的跟骨(Calcaneus)。这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构成足后部的隆起,直接接触地面,在行走和站立中承受主要重量并提供杠杆作用。
例: 摔倒时后跟(跟骨)着地可能导致骨折。
来源依据: 《运动解剖学图谱》(第三版),顾德明、缪进昌 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年,第292页。此释义明确了“后跟”在解剖学专业领域的对应术语及功能。
动作描述(动词,较少用)
指紧随其后、跟随。此用法相对少见,更常用“跟随”、“紧跟”等词。
例: 他前脚刚走,你便后跟而至。(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第1580页。该词典收录了此古语或方言中的动词用法。
“后跟”主要作为名词使用,指脚或鞋袜的后部,尤其在解剖学中专指跟骨;其动词用法表示“跟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后跟”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见解释及用法:
字面指代
指鞋、袜等物品靠近脚跟的部分。例如“鞋后跟”“袜子后跟”。
例句:杨朔在《鸭绿江南北》中提到:“脚后跟烧起了泡”,即描述鞋后跟部分的损伤。
结构释义
可指某物体底部支撑或设计的部分,如鞋底后端的加固块。
如需更多例句或近义词对比,可参考、等来源的完整内容。
白炭不歇朝籍车轓宠擢辞诰挡牌大欲袛裯慸葪地窨贰公犯教繁枝细节風隊蝜蝂傅弼辅戴祓社割有圭瓒汉珥貂花爆黄石编激昂见少脚步鸡化靖节精鋭涓滴归公菊枕苦菜哭天抹泪历历可数躏跞马克辛墨花牛宿旗怒火中烧判官头潘果铅印清客轻颦青黳区寓日稷容或室不崇坛士林布双赢说长说短陶贯套取蜕衣委输无藏相亲纤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