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鱼符的意思、铜鱼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鱼符的解释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鱼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符信制度,其含义与历史演变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1. 基本形制与功能
    铜鱼符为铜制的鱼形信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用于军事调动的兵符(如调遣军队、更换守将),二是官员随身佩戴的身份凭证。隋唐时期,五品以上官员需佩带,通过符身刻字和剖分验证身份(分为左、右两半,需契合方有效)。

  2. 历史演变

    • 隋朝:始用木鱼符,颁发给总管、刺史等地方官员。
    • 唐朝:改用铜制,并扩展用途,如《旧唐书》记载“起军旅,易守长”。因避讳李虎(唐高祖祖父),以鱼符取代前朝的虎符,同时因“鲤”与“李”谐音,鱼形被赋予祥瑞之意。
  3. 符号意义与废除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正式废除铜鱼符制度,但其象征意义延续,后世常以“铜鱼符”“铜符”代指郡县长官或官职,如白居易诗句“铜符抛不得”即暗喻官职。

  4. 与其他符信的关联
    唐代符信体系还包括“随身鱼符”(金、银、铜材质区分等级)和“交鱼符”,而“赐紫金鱼袋”等高级别标识亦由此衍生。

总结来看,铜鱼符不仅是古代行政与军事管理的实用工具,更承载了等级制度、文化避讳及政治象征的多重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鱼符的意思

《铜鱼符》是一种古代文化遗物,常用于祭祀仪式或作为护身符使用。它是一种铜制的鱼形符咒,被认为有辟邪、驱邪*********,也常被人们当做礼物或饰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铜鱼符》的拆分部首是金部,由“钅”组成。它含有8个笔画。

来源

铜鱼符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商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主要起源于古人对于鱼的崇拜与祭祀,因为古人相信鱼象征着丰收、富足和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鱼符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繁体

铜鱼符的繁体字为「銅魚符」。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铜鱼符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形态仍然可辨认。细部的变化可能包括笔画的结构稍有差异或某些字形的变化。

例句

1. 这个铜鱼符是我祖辈传承下来的,代表着我们家族的祝福和庇佑。

2. 我把铜鱼符挂在门口,希望它能够守护我们家人的平安。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铜鱼、符咒、护身符、辟邪物、铜器

近义词:铜鱼符咒、铜制护身符

反义词:令人厌恶的符咒、带有邪恶力量的护身符

别人正在浏览...

白妆不劳而成长恨歌撤岗逞奸雠阅传信鸟出的大魁丹顶倒坏点球决胜法掉臂肚脐分忧高枕虼蚤瑰绝国器后重黄芩花盆回采藿香佳胜解训积疹镌荡攫掇括香癞活类如耒子燎鑪礼法灵飈龙牋乱哄洛闽曼煖冒居蹒马跄踰铅霜七等倾首轻伪权火桡枉如操左券三千牍襂襹蜃贝踏春太常妻惋怅物极则反项领成咸菹西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