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ot of large-flowered skullcap]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根色深黄,可入药
黄芩之种为多。——[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用做清凉解热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集解﹞引《别录》:“黄芩生 秭归 川谷及 冤句 ,三月三日採根阴乾。”
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称来源于根部的黄色("黄"指颜色,"芩"读作qín,本义为一种草本植物)。以下是综合解释: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诸热黄疸",李时珍《本草纲目》进一步描述其药用范围。
黄芩既是传统中药,也是现代药理研究的重点对象,其根为主要药用部位,需根据病症选择炮制方法。
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属于菊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和根茎。中医学中常用黄芩作为清热解毒、泻下火热的药材。
黄芩的拆分部首为黄和芩。黄的部首为黄,芩的部首为艹。
黄的笔画数为9画,芩的笔画数为14画。
黄芩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云南、四川等地。
黄芩的繁体字为黃芩。
在古代,黄芩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汉字书写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1. 医生开了黄芩泻火汤,帮助患者祛除体内的火气。
2. 黄芩可以用来制作中药,对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芩的组词可以有很多,例如:黄芩泻火汤、黄芩苦参汤、黄芩泡酒等。
黄芩的近义词包括:黄柏、黄连。
黄芩的反义词不便确定,因为黄芩的意思在中医学中特指一种草药,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