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魚符的意思、銅魚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魚符的解釋

銅制的魚形符信。古代官員用以證明身份和征調兵将的憑證。 後周 世宗 顯德 六年廢除,但後世仍以“銅魚符”、“銅符”作為郡縣長官或官職的代稱。《隋書·高祖紀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銅魚符。”《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辨其左右之異,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說郛》卷二引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又以鯉魚為符瑞,遂為銅魚符珮之。”亦省作“ 銅符 ”、“ 銅魚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齋僅旬日方專公務未及宴遊偷閑走筆題二十四韻》:“銅符抛不得,瓊樹見無因。” 唐 杜牧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詩:“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罷太守銅魚》:“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銅魚為信, 周玄宗 顯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書,罷銅魚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無樽酒之會往問袁香亭同年亦獨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臨眺至暮香亭有詩和之》之二:“君解銅符五六年,逢餘黃髮白門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銅魚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符信制度,其含義與曆史演變可綜合以下要點說明:

  1. 基本形制與功能
    銅魚符為銅制的魚形信物,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用于軍事調動的兵符(如調遣軍隊、更換守将),二是官員隨身佩戴的身份憑證。隋唐時期,五品以上官員需佩帶,通過符身刻字和剖分驗證身份(分為左、右兩半,需契合方有效)。

  2. 曆史演變

    • 隋朝:始用木魚符,頒發給總管、刺史等地方官員。
    • 唐朝:改用銅制,并擴展用途,如《舊唐書》記載“起軍旅,易守長”。因避諱李虎(唐高祖祖父),以魚符取代前朝的虎符,同時因“鯉”與“李”諧音,魚形被賦予祥瑞之意。
  3. 符號意義與廢除
    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正式廢除銅魚符制度,但其象征意義延續,後世常以“銅魚符”“銅符”代指郡縣長官或官職,如白居易詩句“銅符抛不得”即暗喻官職。

  4. 與其他符信的關聯
    唐代符信體系還包括“隨身魚符”(金、銀、銅材質區分等級)和“交魚符”,而“賜紫金魚袋”等高級别标識亦由此衍生。

總結來看,銅魚符不僅是古代行政與軍事管理的實用工具,更承載了等級制度、文化避諱及政治象征的多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銅魚符的意思

《銅魚符》是一種古代文化遺物,常用于祭祀儀式或作為護身符使用。它是一種銅制的魚形符咒,被認為有辟邪、驅邪*********,也常被人們當做禮物或飾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銅魚符》的拆分部首是金部,由“钅”組成。它含有8個筆畫。

來源

銅魚符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商代,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它主要起源于古人對于魚的崇拜與祭祀,因為古人相信魚象征着豐收、富足和幸福。隨着時間的推移,銅魚符逐漸演變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符號。

繁體

銅魚符的繁體字為「銅魚符」。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銅魚符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形态仍然可辨認。細部的變化可能包括筆畫的結構稍有差異或某些字形的變化。

例句

1. 這個銅魚符是我祖輩傳承下來的,代表着我們家族的祝福和庇佑。

2. 我把銅魚符挂在門口,希望它能夠守護我們家人的平安。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銅魚、符咒、護身符、辟邪物、銅器

近義詞:銅魚符咒、銅制護身符

反義詞:令人厭惡的符咒、帶有邪惡力量的護身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