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以财交者,财尽则散,掉臂不顾。”
(2).自在行游貌。 唐 吕岩 《七言》诗:“閒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綵云。”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问先生掉臂何之?在云外青山,山上茅茨。向 陇 首寻梅,着杖头挑酒。”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凡事不惮其难,不忧其繁,但当先寻一下手处,虽承羣小人扰乱之后,不难掉臂游行。”
(3).奋起貌。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一:“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迎刃》:“危峦前阨,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动於万全,出於不意。”
“掉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甩动胳膊不顾而去
指决绝离开或背弃,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或背叛。例如《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以及韩愈诗句“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均体现此意。
自在行游貌
形容洒脱、无拘无束的状态。如元代汪元亨《折桂令·归隐》中“掉臂何之?在云外青山,山上茅茨”,宋代邵雍诗句“三十年来掉臂行”,均表现悠然自得的形象。
奋起貌
表示振作或激昂的姿态。唐代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中“掉臂只将诗酒敌”,明代冯梦龙《智囊补》中“人皆棘手,我独掉臂”,均含此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唐宋诗词等文献来源。
掉臂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放弃、不顾、抛弃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和月,具有8个笔画。
掉臂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它的繁体字写作掉臂,多用于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香港地区。
在古代,掉臂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通常是在两个小方形内,左侧写上"手"字的部首,右侧写上"月"字的部首。
1. 他对这个项目掉臂了,我们需要找别的人来完成。
2. 她不愿意掉臂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了很多年。
掉船、掉包、掉队、掉以轻心、掉色。
抛弃、放弃、不顾、背离。
坚守、执着、踏实、关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