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浸灌的意思、浸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浸灌的解释

(1) [overflow; flood]∶[大水] 漫进;灌入

洪水浸灌

(2) [irrigate]∶灌溉

放水浸灌秧田

详细解释

(1).灌溉。《庄子·逍遥游》:“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於泽也,不亦劳乎!”《宋史·河渠志六》:“乞开濬 熙寧 旧渠,以广浸灌。”

(2).指淹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岁五六月收穫之时,则江水大涨,骤至丈许,决隄漫陂,顷刻浸灌。”

(3).浸渍,熏陶。 明 归有光 《庄氏二子字说》:“ 德实 自立门户,而 德诚 赘 王氏 ,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 清 黄宗羲 《高旦中墓志铭》:“读书当从六经,而后《史》《汉》,而后 韩 欧 诸大家。浸灌之久,由是发为诗文,始为正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盖往之文明流弊,浸灌性灵,众庶率纤弱頽靡,日益以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浸灌”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 大水漫灌:指洪水等自然水体大面积涌入或淹没某区域。如“洪水浸灌”。
    • 人工灌溉:表示通过放水浇灌农田,如“放水浸灌秧田”。
  2.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 《庄子·逍遥游》提到“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强调自然降雨与人工灌溉的对比。
    • 《宋史·河渠志》记载“开濬旧渠以广浸灌”,体现古代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功能。
  3. 引申含义

    • 淹没:如康有为描述江水暴涨导致“顷刻浸灌”农田的场景。
    • 文化熏陶:明代归有光用“流风末俗所浸灌”比喻思想渗透,鲁迅亦以此描述文明对人性潜移默化的影响。
  4.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日常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场景区分自然现象与人文比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庄子》《宋史》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浸灌》的意思

《浸灌》这个词为动词,指的是将水或液体渗透到固体的内部,使其充分湿润或浸透。

拆分部首和笔画

《浸灌》的部首是“水”和“火”,分别为“氵”和“火”,总共10个笔画。

来源

《浸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时期,人们为了使土壤中的农作物充分吸收水分,采取浸泡、灌溉的方式,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发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浸灌”。

繁体

繁体字为「浸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浸灌》字写作「浸淦」,形状类似现代的「浸灌」,只是结构上有一些微妙的差异。

例句

1. 农民们利用灌溉系统对田地进行浸灌,以确保庄稼的正常生长。

2. 我把笔尖浸灌在墨汁中,开始书写我的书法作品。

组词

浸泡、浸透、浸渍、浸没、浸润。

近义词

灌溉、淋漓。

反义词

干燥、排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