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塞的意思、隄塞的详细解释
隄塞的解释
筑堤阻塞(水流)。《汉书·沟洫志》:“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隄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薪烬焰熄,隄塞水止。”
词语分解
- 隄的解释 隄 ī 同“堤”。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塞的解释 塞 ā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塞 à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塞 è 义同(一)①,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
网络扩展解释
“隄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堤塞”,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修筑堤坝来阻塞水流,防止洪水泛滥。该词由“堤”(防水建筑)和“塞”(堵住)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用堤坝拦截水流。
2. 历史引证
《汉书·沟洫志》记载:“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隄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
此处指汉代通过不断加高堤坝堵水,反而导致河床高于地面,形成隐患,侧面反映古代治水策略的局限性。
3. 构成解析
- 隄(堤):土石构筑的挡水设施,如河堤。
- 塞:本义为阻隔(《说文解字》:“塞,隔也”),此处指通过人工手段堵截水流。
二者结合体现古人“堵疏结合”的治水思想。
4. 引申意义
清代魏源在《圣武记》中用“隄塞水止”比喻通过强力手段平息事态,如同堵水一般暂时压制矛盾,说明该词可引申为对问题的强行遏制。
现代使用提示:
当代水利工程已较少单独使用“堤塞”策略,因过度堵水易导致溃堤风险,更强调“疏堵结合”的科学治理。该词现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比喻性表达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隄塞这个词指的是堤防和边塞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构成:阝(阜)和土。共有11画。隄塞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出现在《诗经·小雅·南山》中,用于形容边塞地区,意指边防的重要性及其险要的地理环境。在繁体字中,隄塞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变化,但整体来说没有太大差别。以下是一个例句:“隄塞万里,略无穷累。”其中,“隄塞”用来描绘边境地区无穷无尽的边塞景象。关于组词,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各种词语,例如隄防、塞外、塞北等等。在近义词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替代词如边塞、边境、边防等。至于反义词,可能会采用无关边塞的词语,如内陆、中原等。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