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秋娘的意思、秋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秋娘的解释

[Qiuniang] 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详细解释

亦作“ 秋孃 ”。 1. 唐 代歌妓女伶的通称。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 元稹 《赠吕二校书》诗:“共占花园争 赵 辟,竞添钱贯定秋娘。”

(2). 唐 时 金陵 女子,姓 杜 ,名 秋娘 。本为 李錡 妾,后 錡 叛变被诛,入宫有宠于 宪宗 , 穆宗 立,为皇子傅姆,皇子废, 秋娘 赐归故乡,穷老而终。见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后用以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南部》:“至如 张修来 《思春》一齣,虽秋孃老去,犹似十三四女郎。” 清 赵翼 《扬州观剧》诗:“秋娘老去容颜减,犹仗声名压后生。”《花月痕》第五二回:“莫怪他,对华筵,珠泪倾,触动了,老去秋娘无限情。”

(3).指蝉。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纪虫》:“南都呼小虫曰蜘蟟,曰秋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两个秋娘在树上一递一声地叫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秋娘”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主要源于唐代文化背景,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唐代歌伎的泛称
    唐代歌伎常以“秋娘”为名,逐渐演变为对善歌舞、容貌出众的女伶或歌妓的通称。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妆成每被秋娘妒”,即以“秋娘”代指当时技艺高超的乐伎。

  2. 特指杜秋娘
    唐代金陵女子杜秋娘,原为李錡妾室,后因李錡叛乱被诛,入宫受宠于唐宪宗。穆宗时期成为皇子傅姆,晚年因皇子被废遣归故乡,穷困终老。杜牧曾为其作《杜秋娘诗》,使其成为才貌双全女性的象征。


二、引申含义

  1. 年老色衰的妇女
    因杜秋娘晚景凄凉,后世用“秋娘”暗喻容颜老去、境遇凄凉的女性。例如清代沈起凤《谐铎》中“秋娘老去,犹似十三四女郎”。

  2. 蝉的别称(较少见)
    部分文献中,“秋娘”也指代蝉,可能与蝉鸣常现于秋季有关,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三、文学与文化影响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资料,可参考杜牧《杜秋娘诗序》、白居易《琵琶行》等原作,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秋娘

秋娘,指的是古代戏曲《西施秋娘》中的女主角秋娘。在戏曲中,秋娘是一位美丽而聪明的女子,也是一个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角色。秋娘这个词后来被引申为美女的称呼。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秋娘的拆分部首是禾和女,其中禾是四画,女是三画。秋娘总共拥有七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秋娘》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戏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代表美丽女性的词语。在繁体字中,“秋娘”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然而,《秋娘》一词的写法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古代人们用篆书或隶书来书写秋娘这个词,但字形与现代字形相似。

例句

1. 她的美丽和聪明让她成为了镇上有名的秋娘。 2. 秋娘演绎的角色令人动容,观众们都被她吸引住了。 3. 她的风姿和气质使她成为了当地的秋娘。

组词

组词:秋色、葡萄秋娘、秋风、秋水、清秋、秋天、秋高气爽。

近义词

近义词:佳人、美女、绝色、美人。

反义词

反义词:丑娘、丑女、恶女、丑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