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完好无伤的肌肤。《新唐书·忠义传下·刘迺》:“﹝ 朱泚 ﹞復遣伪相 蒋镇 慰诱, 迺 佯瘖不答,灸无完肤。”
(2).比喻一无是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王聚洲给事》:“而 邓给事 , 史御史 辈曹起代为之辨, 郑 被攻无完肤。”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鸿绪》:“近读其《明史稿》……而於 惠帝 则指摘无完肤状。”
“无完肤”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解释
指“没有完好无损的皮肤”,形容人或事物受到严重损伤。例如《新唐书》记载的“灸无完肤”,描述身体被灼伤后皮肤溃烂的状态。
比喻义
引申为“一无是处”,表示事物或观点被彻底否定、批驳得毫无价值。如明代文献中“郑被攻无完肤”,即形容某人被指责得毫无优点。
需注意与“体无完肤”(侧重肉体伤痕)、“身无完肤”(强调整体受损)的区别。“无完肤”更偏向抽象层面的否定,而非单纯物理伤害。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野获编》《啸亭续录》等文献。
《无完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没有一片皮肤是完整的,形容人无法避免受伤。
《无完肤》的偏旁部首拆分为“无”和“⺼”,共计4个笔画。
《无完肤》源于《孟子·尽心上》:“凡我所谓无完肤者,不我教者亦然。吾刺也者,构其期而已矣,治其病而已矣。”此处的“无完肤”指人的身体每一处都会有伤痛的地方。
《无完肤》的繁体字为「無完膚」。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无完肤的「无」字用豆字旁,「完」字用官字旁,「肤」字用⺼旁。
1. 他经历了许多磨难,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了,真可谓是无完肤。
2. 这个团队每天都在面临各种挑战,可见项目管理真是无完肤的。
无休无止、无迹可寻、无忧无虑、血肉横飞、肤浅等。
伤痕累累、皮肉之苦、无处不伤、体无完肤。
完好无损、毫发未伤、安然无恙、平安无事。
爱物儿案牍按检白瑶不打自招不甘寂寞长篇大论憧憬瓷窑刺竹笋怱忙从容就义大有董率对比效应逢集分扰否道符瑞图浮谈高庙宫祠公绶贺忱灰礮夹击肩膀煎烹阶层祭星卷坐居材局操连次丽蕊轮睛鼓眼跑龙套陪席乾嗌前者耆宿仍接人穷志短惹怨赏功升俪身圭蜃竈收私思结天豕啼謼望汉月微官文明问知五钟瞎吧吧乡遂笑蔼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