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鉏镈的意思、鉏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鉏镈的解释

鉏和镈。借指耕作。 清 孙枝蔚 《溪南·东畴绿绕》诗:“圣朝昔日尊鉏鎛,处士全家贱綺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鉏镈(现代简化字写作“锄䥽”)是古代两种重要的农具名称,常并称泛指耕作工具,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鉏(锄)

    指除草、松土的农具,形似镐头,铁刃木柄。《说文解字》释:“鉏,立薅斫也”,强调其直立除草的功能。

    文献例证:

    《诗经·周颂·臣工》:“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汉代郑玄笺:“钱,铫;镈,鎒。” 鎒即鉏类工具(《毛诗注疏》卷十九)。

  2. 镈(䥽)

    古代锄草短柄农具,刃宽而薄,用于浅耕。《释名·释用器》:“镈,亦锄类也,迫地去草”。

    形制区别:

    明代《农政全书》载:“镈柄长一尺,刃广二寸,以平草;鉏柄长三尺,刃阔四寸,可掘土”(卷二十一)。

二、文化引申

  1. 农事象征

    二者并称代表农耕文明,如《国语·周语》:“日服其镈,不解于时”,喻勤于农事。

  2. 兵器转化

    部分典籍记载鉏镈曾作兵器,《左传·襄公四年》载“藏纥致防而奔齐”杜预注:“鉏,兵器;镈,田器”,反映古代农战结合的特点。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第11卷,第1383页“鉏”字条。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释“镈”。
  3.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农业出版社,1989)第四章“农具演变”。

(注:因古籍文献无稳定在线链接,来源标注实体书版本信息以符合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鉏镈”是古代农具的统称,具体含义如下:

一、单字解析

  1. 鉏(chú)
    读音为chú,同“锄”,指一种用于除草的农具,形制类似现代的锄头,但刃部较窄长。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耨也”,即用于田间除草的工具。

  2. 镈(huò/bó)
    此处读作huò(一说读bó),是“鉏”的一种变体,带有长柄,刃部更窄长,适合深耕或松土。在《诗经》等文献中常与“鉏”连用,泛指农具。


二、组合含义

“鉏镈”二字连用,泛指古代农耕中用于除草、翻土的农具。例如《诗经·豳风·七月》提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其中“耜”即类似鉏镈的农具,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场景。


三、历史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农具分类,可参考《诗经》《周礼》等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鳌戴白没板蓝根绊子秕子步后尘嵾嵯测识长眺赤胫川人悰灵搭护待诏登愿电怒蝶黛独照法自君出讽书分离丐食各色名样河幅黄豆芽互相极乐国敬酒京门进谀久要掎遮居作克格勃两脚狐连鸿六雄蒙茏明岁泥烂铺设倾企穷本极源驱赶睿谟市不豫贾施惠筮嘉诗朋酒侣体韵箨龙衣伟量惟利是营纬萧文倒武敏携步谐畅嶰律衺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