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鲴鱼的意思、黄鲴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鲴鱼的解释

一种生于江湖中的小鱼,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白煮汁饮,可止胃寒泄泻。也叫黄骨鱼。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黄鲴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鲴鱼是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鱼类的统称,特指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以下为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黄鲴鱼属淡水中小型鱼类,体侧扁而长,腹部圆润,头小吻钝。最大体长约30厘米,背部青灰,腹部银白,尾鳍呈鲜明橙黄色,故得名“黄尾鲴”。其下颌具角质边缘,适应刮食藻类与腐殖质,常见于江河湖泊底层。

二、分类与特征

  1. 学名溯源

    拉丁学名Xenocypris davidi中“davidi”纪念法国博物学家大卫(Armand David),19世纪他在中国采集标本时首次记录此鱼。

  2. 形态辨识

    背鳍硬刺粗壮,臀鳍基部延长;侧线鳞数67-72枚,鳃耙密集(约50枚),为滤食性结构的典型特征。

三、生态与文化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1997):

    “黄鲴:鱼名。体侧扁,银灰色,尾鳍黄色。生活于淡水中。”

  2. 《中国动物志·鲤形目》(科学出版社,1998):

    详述黄尾鲴的解剖特征及地理种群差异,强调其角质下颌对底栖摄食的适应性。

  3. 《鱼类学》(孟庆闻等,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分类学归入鲴亚科,与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为近缘种,区别在于尾鳍色泽与鳞片排列。


注:以上内容综合《汉语大词典》《中国动物志》等权威典籍,结合鱼类学专著及地方志记载,确保释义的学术性与文化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黄鲴鱼的词义解释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黄鲴鱼是鲤科动物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avidi)的肉,属于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名称中的“鲴”指鱼肠多脂的特性,因体色偏黄且尾鳍呈黄色得名。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习性

四、药用价值

五、别名与文献记载

补充说明

黄鲴鱼在古代也被用于炼制鱼油(“黄油”)作为灯油,现代则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如需具体配方或更详细分布信息,可参考《中华药典》及地方鱼类志。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射地图百寮半闲堂抱燋并排彩索车轮川衡畜妻养子翠钏电料电舌鹅观草法定继承匪兵肺腹分画俯观工民鬼鸟过候黄雨胡拨四货籍豁拉拉讲宣矫易结合鲸涛鼍浪旧恶酒醑计无由出捐金俊娇朗曜沴厉闾居马侩面谕目不苟视恁人泼损强有力球鱼缺短热蟒善谋世类石心木肠守宰说什松根松公特来天主橐钥亡絶湾浦雾化迕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