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谱的意思、通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谱的解释

(1).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常瓌 字 子然 , 河 朔人,本农家。一村数十百家皆 常 氏,多不通谱。”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宛平 袁明府 增 ,字 保侯 ,宰 江寧 时,与余通谱。”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通谱》

(2).异姓人相约结为兄弟。 宋 朱熹 《奉同都运直阁张文哭敬夫张兄》诗之二:“亦知游好曾通谱,却记登临唤卜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不同宗族或家族通过协议,将本无血缘关系的谱系合并为同一宗族谱牒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现代用法三个维度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宗族联谱

    指不同姓氏或同姓不同源的家族,通过协商将各自族谱合并为统一谱系,建立拟制血缘关系。此行为多见于古代宗法社会,旨在扩大宗族势力或巩固社会关系。《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278页将其定义为“异姓人相约结为同姓,联为一谱”。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同姓认宗

    同姓但不同宗支的家族追溯共同祖先,将分散谱系整合为统一宗谱。例如明清时期移民通过“联谱”重构宗族网络。

    来源:《辞源》(中华书局,2015年版)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三、现代延伸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通谱”衍生出两类含义:

  1. 文化认同象征

    全球华人宗亲会通过编修通谱(如《世界陈氏大宗谱》)强化文化归属感。

    来源:钱杭《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年)

  2. 学术研究术语

    基因人类学研究中,“通谱”被借喻为跨族群Y染色体谱系的对比分析。

    来源:李辉《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科学出版社,2015年)


四、语义辨析

需区分以下近义词:

网络扩展解释

“通谱”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核心含义,结合不同来源可综合为以下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同姓认族:指原本不同支系的同姓家族通过修订族谱建立宗族联系,互认为同一祖先的后裔。例如宋代陆游记载某些常氏村庄“多不通谱”,即未通过修订族谱建立宗族联系。

  2. 异姓结拜:指不同姓氏的人通过交换记载个人信息的“兰谱”结为兄弟,又称“换帖”。如朱熹诗中提到“游好曾通谱”即描述友人结拜往事。

二、谱牒学概念

作为特殊谱牒类型,通谱包含三种形式: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通谱在明清时期盛行,别称多达十余种(如统宗谱、大同谱),既反映姓氏源流考据需求,也体现古代宗族扩大势力的社会现象。但清代顾炎武曾批评部分通谱存在攀附名门望族的虚假现象。

参考文献提示

更详细的历史案例可查阅《老学庵笔记》《日知录》等古籍(见),现代研究可参考谱牒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闇蔽傲慢少礼白麦搬捵宝器犦牛常风侈僭吃味儿持择冲齓丑宝传读簇集寸丝半粟撮取档儿对荅防范翻斤斗反伤凫旌頫览宫官浩繁扈养敬辞经术金箍咒酒税军令状军仗君子树开物空自留言啰巷拽街慢掂掂敏达明升暗降佞色扑城前功尽弃乾乔潜语荣熙商余生擦擦事缓则圆石翁仲谁匡嗣主塌撒特工填密为学维制嚣纷销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