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浩大而繁多;繁重。《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舟车辐輳,人庶浩繁。” 宋 秦观 《代贺提刑落权发遣字启》:“属右辅之浩繁,屈高材而刺举。” 清 刘大櫆 《芋园张君传》:“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早晚勤视,三年乃成。”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 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2).犹繁盛。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天市垣》:“ 扬州 分野,正直天市垣,所以两 浙 之地,市易浩繁,非他处之比。”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火灾》:“数百年浩繁之地日就凋弊,实基於此。”
“浩繁”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浩大而繁多
指事物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常用于描述工程、典籍、开支等。例如:“舟车辐辏,人庶浩繁”(《旧唐书》),形容人口密集、事务繁杂;“卷帙浩繁”则指书籍篇幅巨大。
繁重
侧重任务或事务的沉重性。如宋代秦观提到“属右辅之浩繁”,暗指政务繁重。
繁盛
用于形容经济或市集的繁荣景象。如宋代周密描述两浙地区“市易浩繁”,强调商业兴盛。
适用于文学、历史、经济等领域,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事物在规模或数量上的宏大性。
浩繁(hào fán)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非常多,非常繁杂。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是“水”(三点水),右边的是“糸”(纠缠的线)。根据汉字拼音,它的笔画数是12画。
浩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篇: “南海之帝,名曰帝浩繁。” 这里的“帝浩繁”指的是南海之主,意味着南海广袤无边。该词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数量或事物繁多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浩繁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仍然是「浩繁」。
根据《康熙字典》,浩繁在古时候的写法多样。早期记载使用的是「浩繁」、「浩範」或「浩繙」,稍后出现「浩繙」、「浩瀵」等写法,有时会加入一些指示性的偏旁,呈现不同的变体。
1. 这家图书馆的藏书真是浩繁,可供我们翻阅的书籍很多。
2. 他继承了一家浩繁的家族产业,需要操心很多事情。
3. 那个文件夹中存储着浩繁的数据,我们需要找到特定的信息。
1. 浩繁无边:形容非常多,无法计数。
2. 浩繁杂乱:形容非常繁杂、混乱。
3. 浩繁的工作:形容工作任务繁忙且庞大。
近义词:繁多、众多、丰富、丰硕
反义词:简单、少量、贫乏、稀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