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中的景物。 郭沫若 《橄榄·三诗人之死》:“﹝兔子﹞在美人蕉的花丛中,在碧绿的嫩草里,互相追逐着的情形最是有风趣的画景。”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
"画景"的汉语词典释义
"画景"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画"(描绘、图像)与"景"(风光、景象)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如画般优美的自然或人工景色,强调视觉上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以下为详细解析:
如画的风景
指具有构图、色彩、意境等美学特征的景色,常形容山水、园林等自然或人文景观。
例:"西湖的秋日画景,吸引无数游人驻足。"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67页。
艺术化的场景描绘
在文学或艺术创作中,指通过文字、绘画等手段刻意营造的视觉意象。
例:"小说中对江南水乡的画景描写,令人身临其境。"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2页。
词语 | 侧重方向 | 差异点 |
---|---|---|
画景 | 艺术性、观赏性 | 突出"如画"的审美特质 |
风景 | 自然或人文景观 | 广义泛指,无特定艺术暗示 |
景致 | 精致、别致的景色 | 强调细节的雅致 |
"画景"属偏正结构复合词,最早见于明清文学作品,受山水画艺术影响而普及。其概念融合中国传统美学中"诗画同源"的理念,即自然景观与艺术创作的相互转化。
来源:《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华书局,2009年,第213页。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语言学著作,具体用例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
“画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基本定义
指通过绘画或文字描绘的景物,既包含实际画作中的场景,也形容文学作品中对景象的生动刻画。例如郭沫若在描写兔子时,用“有风趣的画景”形容其动态美感。
延伸用法
在文学或日常表达中,常被用来比喻描写手法或表达能力的逼真程度,如“文字如画景般鲜活”。这种用法强调画面感和代入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词源与场景
源于古代绘画艺术,最初特指画中景物(如李劼人《死水微澜》中“脑际的画景”),后扩展至文字创作领域,适用于评价艺术作品的视觉表现力或语言描述的生动性。
提示:若需了解该词在成语、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网络资源中的扩展内容。
唵诨白翳背军璧门禀挚侧记赤马除薄蹙蹙靡骋催迸挡车工丹良大喜若狂电磁铁傎蹷呃吓讹字发纵费讲丰腻鬼伯鬼鬼头头锢束黑毫黄陆圜则画赞歼击机节赏景明金色捐官连緜唳嘹灵和临决癃残缕解马锅头茂异目熟逆刺溺心灭质剽捍棋友榷运局任是芟削矢忠不二狮子身中虫瘦骨梭棱狩田竦剑蒜子鋈錞悟捷乌巾无首无以谢公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