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援的意思、策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援的解释

策应支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七月二日北军至 唐州 枣林 , 全 刘 闻之遁去,先又调 德安 守 王旻 策援,亦不至,反俱以捷闻。”《新华日报》1938.4.15:“ 广东 是我们最富裕和民族性最强的一省,我希望她能支持 中华 民族的抗战到底,同时,作全国的策援,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策援是一个军事用语,指通过战略部署给予支援的作战行动。该词由"策"和"援"两个语素复合构成:

  1. "策"本指竹制马鞭,《说文解字》释为"马箠也",引申为计谋、方略。在《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的"策"即指战略谋划。
  2. "援"在《尔雅·释诂》中解作"引也",甲骨文字形作双手持物状,本义为牵引帮助,《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援桴而鼓"即用此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记载,策援特指"以策略或兵力声援配合",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主攻部队与策应部队的协同作战。例如《宋史·岳飞传》记载的"飞遣王贵、牛皋等分道策援",就生动展现了古代战争中多方兵力配合的战术布局。

在近现代军事理论中,策援概念已发展为包含信息支援、后勤保障等多元维度。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指出,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卫星侦察等科技手段,均可视为新型策援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策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è yuán,其核心含义为“策应支援”,主要用于军事或战略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例

  1. 古代军事应用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中记载:“调德安守王旻策援,亦不至”,描述军事部署中未能及时获得策略性支援的情况。
  2. 近现代延伸
    1938年《新华日报》提到广东作为“全国策援”,强调其在抗战中通过战略支援发挥关键作用。

三、现代场景


四、相关词汇


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文献或具体例句,可参考《齐东野语》《新华日报》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迹岸线鳌愤龙愁百技逼害补记操衣昌茂出击楚颂当言道骨仙风德茂电目电子电压表公沙盥槃规费骨辘辘国厩行家话懽心家鸡江渚甲乙秔穄禁御纠黜力均势敌凌牿轮箍马棚风猛虎行棚圈屏气慑息千和荣竞三胞胎霎时生虏沈吟未决施绯拖绿失检时禽手实衰服熟风睡菜水局四化悚慨太博窕邃铁证通判脱袍退位瓦坯未兆污卑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