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缇袭的意思、缇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缇袭的解释

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后汉书·应劭传》“ 宋 愚夫亦宝燕石” 李贤 注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燕石 梧臺 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 周 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俛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后因谓郑重珍藏为“緹袭”。《晋书·挚虞传》:“ 燕 石緹袭以 * 兮, 和 璞遥弃於 南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缇袭(tí x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本义指“以丹黄色丝绸层层包裹的贵重物品”,后引申为对珍稀之物的多重保护或郑重收藏的状态。其词源可追溯至古代礼制文化,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素释义 “缇”为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作“帛丹黄色”,即橘红色丝织品,多用于贵族服饰或祭祀礼器包裹(来源:《说文解字》卷十三)。《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袭”字有“衣上加衣”的义项,此处特指“重叠包裹”的收藏方式(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

二、文化背景 在《礼记·玉藻》记载的典章制度中,缇色丝绸属礼制用色,与“袭”字组合后,常见于《周礼》注疏描述宗庙礼器的保存方式,如郑玄注“凡宝器,缇袭十重”(来源:《十三经注疏》)。考古发现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外包装,可见多层缇帛包裹的实物印证。

三、语用演变 明清文人笔记中,该词逐渐抽象化,如张岱《夜航船》载“藏书缇袭,不啻拱璧”,用以比喻对典籍的珍视。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在文物学、图书馆学领域仍作为专业术语存在,特指古籍善本的多层函套保护方式(来源:《中国古籍修复术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缇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双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发音:tí xí(拼音)
词性:动词
核心释义:

  1. 郑重珍藏:指用赤色缯(红色丝织品)将物品层层包裹保存,表达对物品的极度重视。
  2. 典故引申:源自《后汉书·应劭传》注引《阙子》中的故事:宋国愚人误将普通燕石当作珍宝,用“缇巾十袭”郑重收藏,后被识破。因此该词隐含“过分珍视平凡之物”的讽刺意味。

二、其他争议解释

部分资料(如)将“缇袭”解释为“袭击、侵袭”,认为“缇”指古代军官,“袭”指攻击。但此说法未被权威古籍佐证,可能与字面拆分误解有关,建议以第一释义为准。

三、使用场景

  1. 古籍引用:多用于描述珍藏行为,如“缇袭藏之,以为至宝”。
  2. 现代延伸:可比喻对事物过度保护或盲目珍视,含委婉批评意味。例如:“对待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而非一味缇袭”。

四、相关扩展

建议结合《后汉书》及《阙子》原文理解典故背景,以更准确掌握该词的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阿越把酒翠绕珠围带菌大卷道貎俨然大校锭子金对义遁世幽居二心两意法郎机繁数肥饶丰丽棼纚棼争福份赴举缚茆感惭根窝宫堂观察冠履倒置皇门欢柔哗众取宠辑睦矍然窭民坑赵垒七修斋録遗梅花雷蒙瞽梦境命代跑凌谱谍凄急沁润肉台盘上梓湿肉伴干柴爽慨书筴唐殷特派渟瀯偷耳媮馁拓书手往莅污水五涂无远相印法霞巘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