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録遗的意思、録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録遗的解释

清 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生员参加科举、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録遗”。经过录遗即可参加乡试。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督学屡易》:“是时考试章程凌杂,有先乡试而后科考者,有未乡试而即岁考者,有未簪挂而先録遗者。”《负曝闲谈》第十一回:“歇息了一两日,进场録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録遗”是“录遗”的繁体形式,汉语词典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1. 基本释义

    指对遗漏、未记录的事物进行补充性记载。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如《说文解字》中提到“录,刻木彔彔也”,强调记录行为本身;而“遗”含“遗留”“缺失”之意,二者结合可引申为查缺补漏的整理工作。

  2. 历史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明清科举制度中,“录遗”特指对乡试落榜者进行复核选拔的环节。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主考官会对未中举但有潜力的考生重新评卷,择优补录为“副榜贡生”,此制度被称为“录遗”。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録遗”是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补录制度,主要针对未通过常规选拔的生员,给予其参加乡试的资格。以下是具体解释:

1.基本定义

“録遗”指在乡试前,为两类生员设置的补考环节:

通过此考试即可获得乡试资格()。


2.制度背景

清代科举分多级考试,生员需通过科试或录科才能参加乡试(省级考试)。若未通过或未参与,则需通过“録遗”补考,避免遗漏人才()。


3.文献记载


4.词语构成


“録遗”制度体现了清代科举的灵活性,通过补考为生员提供更多机会,同时减少人才遗漏。其名称结合了选拔与补漏的双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靉靆按检白版半辈子碧莹莹不露锋芒不自聊耻言人过憃拙大不恭代沟单打一大庆市董道放脚封土幞被稿酬根水根指数寒冽寒磬黄景仁恍然大悟讲贡交脣寄撘京城进款今上官家楫子口耳相承老书老硬裂帛劣马灵寿杖漏尽慢悖缪龙内慧欧越千年蔡肉鼓吹少头缺尾设客示范动作衰龄四声天王星图章握纲提领物理性质五院制详究效程袭从协附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