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鼓的意思、听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鼓的解释

(1).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入值;午刻再鼓,下值。因称官吏赴衙值班为“听鼓”。《北史·王晧传》:“﹝ 晧 ﹞为司徒掾,在府听午鼓,蹀躞待去。”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2).官吏赴缺候补。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张勤果轶事》:“弱冠随父听鼓 汴 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听鼓"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其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古代职官辞典》的权威解释:

一、字义解析 "听"字本义为以耳感知声音,《汉语大词典》释作"以耳受声"(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3版);"鼓"指击打乐器,《说文解字》载"鼓,击鼓也"。二字组合既保留字面义项,又衍生出特殊文化内涵。

二、历史职官制度 特指唐代官员待朝的规制,《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官,皆五更晨集,候鼓声入朝"(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官员需依鼓声判断上朝时辰,引申为官吏候朝的代称。宋代王溥《唐会要》载有"听鼓应卯"的考勤制度。

三、文学意象运用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的经典用例(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将"听鼓"转化为仕途羁绊的象征。该意象在明清诗文中持续沿用,如清代朱彝尊《曝书亭集》中"听鼓辕门日又斜"的表述。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保留其"等候指令"的隐喻,《汉语文化学导论》指出该词可用于形容职场中等待上级指示的状态(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汉语文化学导论》)。在方言使用中,粤语区仍保留"听鼓行事"的俗语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听鼓”是古代官场术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官吏值班制度
    古代官府以击鼓为信号管理官吏的上下值:卯时(清晨5-7点)击鼓后需到岗办公,午时(11-13点)再击鼓后结束工作。官吏按时赴衙值班的行为被称为“听鼓”。例如李商隐诗句“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正是描述这种制度。类似概念还有“听漏”,指官员等待早朝时听铜壶滴漏声计时(参考)。

  2. 候补官员待职
    明清时期,官员若暂无实职,需在指定地点等待职位空缺,这种行为也称“听鼓”。如清代《游梁琐记》中记载“弱冠随父听鼓汴垣”,即指年轻官员随父在开封等待补缺。


补充说明:两种含义均与古代官僚体系的时间管理相关,前者强调日常当值,后者侧重职位候补制度。具体语境需结合史料或文学作品分析(参考、6)。

别人正在浏览...

悲涕裁封查号台趁浪逐波吹火殂丧大犹抵忌地坐堆豗耳决方空翻毛封甸扶老副爷攻苦食淡诟耻焊镴浩蜺河鱼腹疾胡唚贱买贵卖兼示鸡飞狗叫聚米客囊扣算口体诳瞒狼疾落成扪心明版秘臧逆德潜牛切换啓烦祁连山倾容膳荤樿栉深衔慎脩石缄金匮水彩画树介説起曹操,曹操就到酸头儿随方就圆谡然谈燕外方蛙人惟利是逐物竞天择乌铜贤隽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