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买贵卖的意思、贱买贵卖的详细解释
贱买贵卖的解释
低价买进,高价售出。《汉书·景帝纪》:“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汉书·贡禹传》“市井勿得贩卖” 唐 颜师古 注:“贱买贵卖曰贩。” 明 沉受先 《三元记·饯行》:“若做经纪,贼心便起,贱买贵卖,损人利己。”
词语分解
- 贱的解释 贱 (賤) à 价钱低,与“贵”相对:贱卖。贱价。 旧时指地位卑下:贱民。贫贱。卑贱。微贱。 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贱姓。贱躯。贱内(妻子)。 骂人的话:贱人。 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
- 卖的解释 卖 (賣) à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卖菜。卖身。买卖。卖方。卖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 背叛祖国、亲友或自己的良心:卖友,卖国求荣。卖身投靠。 尽量使出力气:卖力。卖命。卖劲儿。
网络扩展解释
“贱买贵卖”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以低价买入商品或资产,再以高价卖出以谋取利益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的核心含义是“低价买进,高价售出”,强调通过价格差获利。其中“贱”指低价,“贵”指高价,常用于描述商业交易中的逐利行为。
二、出处与历史背景
最早见于《汉书·景帝纪》:“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 此句批评官吏利用职权低价购入财物再高价转卖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与评价
- 商业领域:常用于描述商人通过价格差获利,但若涉及欺诈或垄断,则带有负面色彩(如明代《三元记》中批评“损人利己”)。
- 道德批判:现代语境中多指不公平交易,如利用信息差剥削他人。
四、近义词
- 低进高出:强调低价购入、高价售出的过程。
- 贱敛贵出:特指囤积居奇后高价抛售。
五、注意事项
该成语为中性词,具体褒贬需结合语境。例如,合法商业行为中使用属中性,但若涉及欺诈则含贬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贱买贵卖》这个词起源于汉语,用于描述以低价购买物品然后以高价出售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不诚实、不道德的。
拆分该词的部首是贝和贝,贝字意为贝壳,也表示财物。《康熙字典》中将该字的部首归类为贝。
根据康熙字典,贱字的简化字形为贱,共有12画。首先是从贝的形状开始,加上“虍”字的上半部分形成“见”字的左右两边,表示同“虎”有关,引申义为侮辱、瞧不起的意思。接着加上“才”的下半部分,形成“贱”,表示不值钱、廉价的意思。
买字的简化字形为买,共有3画。从本义来看,买字的象形含义是将手伸进口中,以拿取东西。买字是个表示行为的字,意为购买。
贵字的简化字形为贵,共有9画。贵字的本义是正直、高尚,引申义为值钱、高价的意思。
《贱买贵卖》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市场交易的情景。历史上的商贸活动中,总有一些商贩以低价把商品买进,然后利用种种手段以高价卖出,谋取不当的利益。所以,这个词形象地揭示了贸易中不公平、不诚实的现象。
《贱买贵卖》这四个字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按照《康熙字典》的记载,古代的“贱”字写作“賤”,使用上下结构,上面是“贝”,下面是“老人”的字形。古代的“买”字写作“買”,使用左右结构,左侧是“乙”的字形,右侧是“貝”的字形。古代的“贵”字写作“貴”,右侧是“貝”字,左侧是“圭”的字形。
例句:
1. 这个商人总是以低价买进货物,然后以高价出售,真是贱买贵卖。
2. 市场上的一些不法商贩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贱买贵卖的交易。
组词:
贱货、买卖、贵重、低价、高价
近义词:
哄抬物价、暴利、奇货可居
反义词:
公平交易、公道、有利可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