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寒时节,树上霜雪雾露凝冻成冰,状如着介胄,称为“树介”。《新唐书·五行志一》:“ 永徽 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 刘向 以为木少阳,贵臣象。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谓之树介,介,兵象也。” 宋 王溥 《唐会要·杂录》:“ 开元 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
树介(shù ji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现象指代与文学意象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合称指树木枝条表面凝结的冰晶层,即现代气象学中的“雾凇”现象。
树介是低温时过冷雾滴或水汽在树枝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沉积物,属凝华类雾凇(来源:《大气科学辞典》,气象出版社)。其形成需满足:
此类冰晶结构疏松,呈羽毛状,区别于透明坚硬的“雨凇”。
古代文献中,树介常被赋予祥瑞或哲思寓意: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参考文献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树介”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成语含义(较罕见)
由“树”和“介”组成,发音为shù jiè。
自然现象描述(更常见)
指严寒时节树木表面凝结冰霜的现象,状如披甲(介胄)。
注意:当前权威词典(如查字典)主要收录成语解释,而古籍文献和部分现代资料更侧重自然现象。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板行鄙恶襞绩痹民并日而食藏户蚕衣畅行无阻吃空额赤栏桥楚笋储胥次篆赕钱雕堂都道斗格俄然发还烦挐反咬分摊负縴冠冕鸿俦鹤侣黄封豢牺节货荆姬敬香记清羁囚寄书鴈空头交易狂獝粮石琳房凌烟像楼辇魔民内知裒裒钱学森青驭逑匹乳哺儿桑螵蛸设醮势力圈石崖水瓶私车送丧蹄书外言武略向国详谈遐念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