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疾的意思、常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疾的解释

(1).经久不愈的病。《庄子·人间世》:“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 晋 王羲之 《杂帖五》:“足下常疾何如?不得近问,邑邑。”

(2).指久病者。《管子·幼官》:“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疾是汉语中一个偏书面化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长期存在的疾病或身体缺陷。根据《汉语大辞典》对"常"与"疾"的释义解析:

一、基本释义

"常"取"恒久、经久"之义(《汉语大辞典·广部》),"疾"指"身体机能异常状态"(《汉语大辞典·疒部》)。组合后特指持续存在且难以根除的病症,如《后汉书·华佗传》中"操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此常疾,非旦夕可除",即描述曹操的顽固性头痛。

二、词素关联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痼疾""宿疴"等词互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医学语境下更倾向用"慢性病"表述,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

三、相关词汇

"痼疾"强调顽固难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宿疾"侧重旧病反复(《辞海》网络版),"沉疴"形容重病缠身(《新华成语词典》),三者与"常疾"构成近义关联词群。

网络扩展解释

“常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经久不愈的疾病
    指长期难以治愈的病症。例如《庄子·人间世》提到“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说明因长期患病而无法承担劳役。晋代王羲之在书信中也用“足下常疾何如”询问对方病情。

  2. 久病者(指人)
    可代指长期患病的人。如《管子·幼官》记载“食常疾,收孤寡”,强调对久病者的供养。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或文言文语境。其核心含义均围绕“长期性”展开,既描述疾病状态,也指代患病群体。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与现代医学术语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暗里使劲北京邮电大学不调藏昂齿角刍稾楮生鹾咸大兴土木打桩颠不辣颠瘁笛子冬裘夏葛短书蠹俗防捍繁迫浮没符譣刚獝干哕韩寿分香花盆兼城结袜谨行俭用急人九泉聚足课孙草控抟馈遗莱塞来势涝池零度駡倨缅甸棉蚜绵野挠直为曲旁死魄讫今群众影响日增月盛锐利如履平地识吊头水天一色水文学说大话通风报讯完身微视无头无尾乡村仙人衣效邮校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