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阙典的意思、阙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阙典的解释

(1).残缺的典章制度。语本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补。”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闕典未补,大备兹日。”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乾德 四年郊,礼容乐节,刊正渐备,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庙殿庭宫悬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

(2).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曹操 征 乌桓 还,自谓幸胜而偏赏先諫者,可以为千古法也。 操 一生所行类皆不道之事,独此一节有光清史,而 陈寿 略之,岂非闕典之甚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圣贤须目》:“今年谱但言﹝ 朱熹 ﹞有足疾而不言目疾,此诚闕典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题名碑》:“本朝最为右文,而题名碑止 顺治 丙戌一科,丁亥已后无之。当时不知何故废而不举,后遂相沿,此闕典也。”

(3).犹憾事。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一:“岂谓古人无闕典, 尧夫 非是爱吟诗。” 清 袁于令 《双莺传》第五折:“[丑]:‘是你不会勾搭,连我的孤老都送汤了,倒埋怨我。’[小浄]:‘这两个人不闝我也是闕典。’” 阿英 《海上买书记》:“此书不得,在《李伯元传》上,是一大阙典。”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阙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残缺的典章制度

源自汉代扬雄《剧秦美新》中的“帝典闕而不补”,指古代未能完善的典章制度,后也泛指传承下来的制度体系。例如晋代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提及“釐三才之闕典”,南朝任昉的《王文宪集序》也提到“闕典未补”。宋代文莹《玉壶清话》记载了礼乐制度的具体缺漏案例。

二、史料记载的缺漏

指历史文献中未完整记录的内容。例如金代王若虚批评《三国志》未记载曹操赏谏之事,称其为“闕典之甚”;清代王士禛也提到科举题名碑的缺失是“闕典”。

三、憾事

引申为令人遗憾之事。宋代邵雍在诗中用“岂谓古人无闕典”表达对古人未完善之事的感慨,现代学者阿英也以“闕典”形容文献缺失的遗憾。

现代用法补充

作为成语时,“阙典”可指法律制度不完善或管理缺陷。


注:如需具体文献案例或扩展解释,可参考沪江词典、汉语辞海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阙典

《阙典》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古代帝王及贵族使用的车马等交通工具的停放场所。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阝”和“典”。其中,“阝”是一个常见的偏旁部首,表示与山有关,而“典”是一个独立字体,表示典籍或法令等方面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阙典》的第一个部首是“阝”,拆分后表示与山有关;第二个部首是“典”,是一个独立的字体。

《阙典》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

《阙典》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礼义中》:“闻我筑梁皆须阙典。”可以看出,在古代,帝王及贵族的马车和交通工具都需要有固定的停放场所。

繁体

繁体字中,阙典的写法还保留了原始形态,没有改变字符结构和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相比有一些差异。根据《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古代写作“闕典”,其中“闕”是现代写作“阙”的古体。

例句

1. 秦始皇定都咸阳后,在京城修建了宏伟的阙典。

2. 这座城池的阙典宽敞明亮,能容纳上千辆马车。

3. 古代帝王驾临阙典时庄严肃穆,众臣皆躬身行礼。

组词

阙下、阙旒、阙亲、阙车、阙地、阙辅等。

近义词

车库、车棚,停车场都可以视作阙典的近义词。

反义词

轮船码头、飞机跑道可以视作阙典的反义词,因为它们是用于停放船只和飞机的。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劳形白芨浆璧水伯鹩不问青红皂白不杂长久倒卧断扑蹲伏访婚梵迹纷纭杂沓桴檝耕艺国産故误圜盖环属渐耳见法狡兔得而猎犬烹街使济济荡荡惊师动众金锣濬决开本朗日烂泥老鵶梁丘丽蘂挛囚满鼓鼓昧道明当南粮盘突庖正潜构岐黄家酋矛七真区外容表戎落盛气临人十不当一耍赖皮説颂汤熨铁脚绨袍之义通知书夏粮仙旌啸引齛齧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