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简的意思、象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简的解释

即象笏。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 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禄年寿。” 宋 文同 《和张屯田雪中朝拜天庆观》:“遥望玉宸端象简,宛然身在 广寒宫 。”《宋史·度宗纪》:“ 陈宜中 经筵进讲《春秋》终篇,赐象简、金御仙花带、鞍马。”《三国演义》第四回:“﹝阶下一大臣﹞挥手中象简,直击 董卓 。”参见“ 象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象简

核心释义

象简指古代官员手持的象牙制笏板,是朝会或祭祀时用于记录要事、示意礼仪的狭长板状器物。其材质象征身份尊贵,多见于高阶官员,后亦被道教吸收为法器,代表权威与通神之能。


一、历史功能与形制特征

  1. 官员仪礼用具

    象简源于周代笏板制度,以象牙制成区别于竹木笏板,专属公卿诸侯。《礼记·玉藻》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 象牙材质坚硬色洁,契合礼制中对高爵者“德纯不杂”的象征要求。官员执简记事,避免朝会奏事遗忘,同时通过持简姿势体现威仪。

  2. 形制与使用规范

    形制多为上窄下宽的长条形,长度约二尺六寸(周制),表面无纹饰以显庄重。唐代《通典》记:“五品以上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木。” 持简时需双手执握,躬身时简身与地面垂直,以彰敬肃。


二、文化象征与宗教转化

  1. 权力与身份的符码

    象简在官场中成为阶层标识,唐宋诗词常以“象简绯袍”代指重臣。如宋代王禹偁《送罗著作奉使湖湘》云:“玉堂官冷曾索寞,麟台职闲常寂寥……手持象简谒金銮”,凸显简、袍组合的权位意象。

  2. 道教法器的演化

    宋元时期,象简被道教赋予通神功能。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道士斋醮时执象牙朝简“可通三天”,其形制融合古礼与宗教符号,刻北斗七星或云纹以表天人感应。明代《道法会元》更将象简列为法师“四宝”(剑、印、符、简)之一。


三、古籍文献例证


结语

象简从礼制工具演变为文化符号,贯穿古代政治与宗教体系。其材质、形制及使用场域,均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阶级秩序、天人关系的深层建构,成为解读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物质载体。


参考来源

  1.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
  2. 杜佑《通典·礼典》
  3. 《全宋诗》卷六十五
  4. 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5. 《道藏·灵宝玉鉴》

网络扩展解释

“象简”是古代官员使用的一种礼仪用具,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象简即象笏,是古代高官朝见君主时所持的象牙制手板,用于记事或指画。其名称由材质(象牙)与形制(简板)组合而来。

核心特点

  1. 材质与等级
    由象牙制成,通常为一品至五品高官专属(明代以前),不同材质的笏板对应不同官阶,象牙材质象征高阶身份。

  2. 用途

    • 上朝时记录君主旨意或待办事项。
    • 作为身份标识和礼仪道具,体现官员的权威性。
  3. 历史记载

    • 唐代康骈《剧谈录》提到通过触摸象简占卜官员命运。
    • 《宋史》记载宋度宗曾赐象简嘉奖官员。
    • 宋代文同诗句“遥望玉宸端象简”描绘了持笏朝拜的场景。

字义分解

相关延伸

笏板的材质与官员品级直接相关,如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木笏。明代后逐渐被其他礼仪形式取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笏板制度,可参考《宋史》《剧谈录》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步干卑院鞭长不及马腹逼强避影匿形不牧之地不学无术串同除巳大会垓遁叛拊节负诮宫割功实孤戍寒溜后累焕烁回眸一笑慧质迦罗婆劫接轨节敛忌恚极为具折开科取士魁躔连笮马鬣封慢水码字麋肤明珠夜投秘器南湖闹房朋比为奸皤腹破暖青邱啓譬帬腰容假三角兽沙罗蛇蝎石碑说条念款搜擿鲐颜探骑添前字蹄尾头昏脑眩箱儿里盛只小枉大直骁游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