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三国 吴 之名将 吕蒙 ,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结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初, 权 谓 蒙 及 蒋钦 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 始就学,篤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 鲁肃 上代 周瑜 ,过 蒙 言议,常欲受屈。 肃 拊 蒙 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復 吴下阿蒙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自今观之,皆 吴下 阿蒙 手笔也。” 清 沉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雷门。”亦省作“ 吴蒙 ”。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君去 江 南只半程,却过 吴蒙 旧乡井。”
吴下阿蒙
释义
“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他早年因军务繁忙疏于学习,学识浅薄,后经孙权劝勉奋发读书,才略大增。成语由此比喻学识浅陋、才能平庸之人,后多强调通过努力发生显著转变,含激励之意。
出处与典故
典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鲁肃过蒙屯,与蒙论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鲁肃原轻视吕蒙(阿蒙为昵称),后见其学识精进,惊叹“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回应,凸显其蜕变。
权威释义参考
“吴下阿蒙”喻人学识尚浅,后亦用以谦称自己。
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后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详载吕蒙“笃志就学”之事,鲁肃赞其“学识英博”,成为典故来源。
用法与例句
权威来源
“吴下阿蒙”是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此成语既可用于批评他人学识浅薄,也可通过否定形式表达对进步的肯定,具有双重语境价值。
败驾百瑞百射霸王条款闭隔愎佷避课补缝剗道産生川菜大麦鲽鹣兜底繁穣高楼大厦高玄公先贵宦谷神函件含收涸滞红叱拨江靡芥子须弥兢慎锦鲤扃钥开厅科脚甲可闵阃幕留用骆驼祥子毛姬弄璋迫急魄渊黔娄妻钤蓄谯黜栖薄钦天历三袒删次上古试察施耐庵失配石歃説矮话四庙田胡透视图推政外按枉费五秉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