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p] 疏忽遗漏
计划匆促拟成,难免有疏漏之处
亦作“踈漏”。1.粗略错漏;疏忽缺失。《南齐书·王晏传》:“ 晏 每以疎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旧唐书·李淳风传》:“今灵臺候仪,是 魏 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 茅盾 《夜半偶记》:“偶然想起,率尔命笔,疏漏必多,聊供当事者参考而已。”
(2).轻率,不谨严。《法苑珠林》卷八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后人怪问,漏泄其事; 玉女 遂便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见;而君性疎漏。’”
(3).破漏,破敝。 宋 苏轼 《乞降度牒修北岳庙状》:“自 熙寧 间,因守臣 薛向 奏请,止曾完葺正殿,自餘诸殿及廊廡门宇墙垣,久已疎漏破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 士衡 所得縑帛藉船底。”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这庙如此疏漏,不待倒也,如之奈何?”
(4).泄露;走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和你日间演习,必致疏漏,不是耍处。”粤剧《搜书院》第四场:“只怕仁兄不会走壁飞檐,难入镇台府上,又防万一疏漏,那时反误小姑娘。”
(5).引申为脱逃。 清 林则徐 《谕准通行三板仍将奸商扣留》:“该 李倅 、副将等,务必认真查验,毋任含混疏漏,致干重咎外,合行諭飭。”
疏漏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疏漏(shū lòu)指因疏忽、粗心而导致的遗漏或失误,强调因未细致检查或考虑不周而产生的错误或缺失。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因疏忽而遗漏或出错。”例如:“校对文稿时要仔细,避免疏漏。”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96页)
《汉语大词典》
解释为:“疏忽遗漏;办事不周密而出现差错。”强调行为过程中的粗心导致结果不完善。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8卷第102页)
“疏”本义为“疏通”,引申为“粗疏”;“漏”指“液体渗出”,引申为“遗漏”。二者复合后,突出“因粗疏产生的缺失”,隐含对严谨性的要求。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批评或自我检讨场景,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严重性。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未引用网页来源因无直接匹配的在线词典链接,但内容严格依据纸质辞书定义,确保学术准确性。
“疏漏”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因疏忽或考虑不周而导致的小错误、遗漏或缺失。其核心含义可以拆解为:
词义构成
常见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典型例句
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强调因主观疏忽(而非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错误,常带有“本可避免”的隐含批评。建议在表达时注意语境,避免过度指责。
北声本命獖羊避世金马禅和赤茀齿音船舱典妻鬻子凋翫断代对称与非对称二意鹗心鹂舌凡轻飞虎锋锷分水岭踾踧膏液根椽片瓦公户贵少贱老禾穗还乡昼锦贱姓秸子禁受酒瓶攫鸷尻神酷惨龙脑菊律格诗迷踪失路墨绂抹勒泞潦球轴承扫瞄僧行神不附体绳劾试本是即是甩袖子刷平私弊丝忽琐记滔朗桃李争妍頽天鼃蠙衣辒辌车稳熟无私无畏小公务员萧条邪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