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绵紬 ”。用残次茧丝经过加工处理纺成绸丝所织的平纹绸。织物表面不光整,但厚实坚牢。《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九年》:“ 周 制:‘庶人已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圆綾、纱、绢、綃、葛、布等九种,餘悉禁之。’” 胡三省 注:“绵绸,纺绵为之。今 淮 人能织绵紬,紧厚,耐久服。”
亦作“ 绵紬 ”。用残次茧丝经过加工处理纺成绸丝所织的平纹绸。织物表面不光整,但厚实坚牢。《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九年》:“ 周 制:‘庶人已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圆綾、纱、绢、綃、葛、布等九种,餘悉禁之。’” 胡三省 注:“绵绸,纺绵为之。今 淮 人能织绵紬,紧厚,耐久服。”
绵绸是由绢纺下脚料或废丝加工而成的平纹织物,具有质地粗犷但触感柔软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用碎丝、废丝等为原料纺成丝后织成的丝织品,表面不平整,不光滑”[来源1]。该词为偏正结构合成词,“绵”指代材料属性(与丝相关),“绸”表明织物类别。
从纺织工艺来看,绵绸采用短纤维纺纱技术,这种工艺可追溯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紬绢”制作法[来源2]。其成品因纤维较短,常呈现独特的颗粒状肌理,这种特征在清代《蚕桑萃编》中被描述为“绵紬纹理若麻,然质尤温润”[来源3]。
现代纺织行业标准GB/T 15551-2022将绵绸归类于绢纺绸,规定其经纬密度需达到200根/10cm以上,平方米克重范围在80-150g之间,符合公式: $$ rho = frac{N times T}{1000} $$ 其中$rho$为织物密度,$N$为纱线支数,$T$为纱线特数[来源4]。该材质多用于制作夏季服饰、寝具及手工艺品,在《中国传统纺织技艺》中记载其吸湿率可达12%,优于普通棉织物[来源5]。
绵绸是一种传统丝织物,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定义与原料
绵绸指用残次茧丝、碎丝或废丝等原料加工而成的丝织品。古代称为“绢纺落绵织物”,现代部分产品可能含粘胶纤维(如棉短绒、木浆提取物)。
2. 织物特点
3. 历史与用途
最早记载见于《资治通鉴》,古代规定平民可穿绵绸,属日常服饰材料。其名称在文献中亦写作“绵紬”。
4. 现代变化
当代绵绸可能采用人造纤维(如粘胶)替代部分丝质原料,但保留了传统织物的厚实特性。
总结来看,绵绸兼具实用性与历史传承,是纺织工艺中资源再利用的典型代表。
暗昏昏阿毗昙必操胜券参差不齐大字报第一世界二苑额手称庆恶语中伤芳年华月废除匪特風虎傅会干婚挂緑灌木皇恩黄羲欢咍花生满路火架济公诘屈聱牙几社几样梁驺炼铁炉离娄遴择利锁名缰柳家新样楼观台駡言马纼谟典屏遮铺敍穹质裘莽渠幨仁信忍许扫犁沈醇申诰勝任愉快神色怡然饰语述圣祀礼四时八节讨便宜颓惰推乾就湿惋咽无名异险象小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