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薄。《新唐书·文艺传上·崔信明》:“ 扬州 録事参军 郑世翼 者,亦驁倨,数恌轻忤物。”
"恌轻"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恌"(音 tiāo)和"轻"(音 qīng)组成,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行为状态。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注疏,其核心含义可归纳如下:
本义为轻佻、浅薄。《说文解字·心部》释:"恌,愉也。从心兆声。"段玉裁注:"愉者,薄也。"《尔雅·释言》明确"恌"通"佻",表轻浮之义。
原指重量小,引申为轻率、不庄重。《玉篇·车部》:"轻,不重也,又贱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轻则寡谋"即用此引申义。
"恌轻"为同义复合结构,强调双重轻浮特质:
《诗经·小雅·鹿鸣》"视民不恌"句,汉代郑玄笺注:"恌,偷也。"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进一步阐释:"恌轻即轻佻,谓不厚重也"。
《汉语大词典》收录"恌轻"词条,释为"轻薄,不庄重",引明代方以智《通雅·释诂》"恌轻犹轻佻"为书证。
与"轻佻""儇薄""儇佻"构成同义网络,均含贬义色彩。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指出:"恌,叚借为佻,实为窕",揭示其与"佻达""窕冶"的语义关联。
该词虽属文言遗存,但词素"轻"的贬义用法仍活跃于现代汉语(如"轻浮""轻狂"),而"恌"作为语素保留在"轻恌""恌躁"等罕用词中。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
“恌轻”是一个形容词,表示“轻薄、轻浮”之意,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恌轻”由“恌”和“轻”组成,其中“恌”读作tiāo(同“佻”),意为轻薄、轻佻;“轻”表示轻浮、不庄重。组合后形容人言行举止浮躁、不持重。
字形与字源
古籍用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及《新唐书》相关记载。
白颈乌白幕被冒播精常操禅家颠倒颠堆墨耳闻目览乏绝隔音搆结狗种官僮孤雊海田含含浩气凛然红剥银浑身上下见知教职竞凑迥然不羣九窍急早蠲阁廉丑两三连枝篱根鳞集毛萃犂舌免夫纳麓拗阻破贷铺陈祈祓骑鹤上扬青睐曲庇乳糖撒欢儿三一回五一回僧讲神藻诗场食口爽神谇候遂意炭田通屋图案委利详恕咸味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