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犂舌的意思、犂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犂舌的解释

亦作“犁舌”。谓入犁舌狱割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岂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参见“ 犂舌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犂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专有名词,本义指用铁器割舌的酷刑,现多用于佛教、道教典籍及民俗传说中。该词由"犂"(同'犁',指翻土农具)与"舌"组合而成,字面可解作"以犁具伤舌",其深层含义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一、佛教因果观中的惩戒象征

《法苑珠林》卷八十六记载,造口业者死后堕"拔舌地狱",鬼卒以炽热铁钩钩出其舌,用铁犁反复耕垦,喻示恶语伤人者将承受业报轮回之苦。此说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亦有印证,强调"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者必受犁舌之刑。

二、道教劝善文献的教化载体

《太上感应篇》将"犁舌狱"列为三十六狱之一,特指挑拨离间、诽谤贤良者的受罚之所。明代《玉历至宝钞》更以插画形式描绘受刑场景,通过具象化的恐怖图景达到震慑人心、导人向善的目的。

三、民俗传说中的地狱意象

在民间十殿阎罗信仰体系中,犁舌刑属第七殿泰山王管辖范畴。清代《绘图阴骘文说证》记载,此刑具为带倒刺的曲辕犁,受刑者舌长一丈二尺,反复被犁刃划割直至业障消除,该意象常见于城隍庙壁画及劝善宝卷。

网络扩展解释

“犂舌”是一个源自佛教文化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宗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堕入“犁舌地狱”被割舌的刑罚。“犂”是“犁”的异体字,故也作“犁舌”。该词用于描述因生前犯口业(如妄语、诽谤、恶口等)而死后遭受的惩罚。

  2. 宗教渊源
    与佛教“犁舌地狱”概念相关。据《法苑珠林》记载,此地狱专门惩罚口舌造恶者,狱卒会用烧红的铁钩勾住舌头,再用铁犁反复耕裂。

  3. 文学用例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用“岂以失明不足,尚欲犁舌乎?”,以反问句式警示口舌之恶的报应,体现劝善惩恶的伦理观。

  4. 使用场景
    现代多出现在宗教劝诫、古典文学研究或成语典故中,日常口语极少使用。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谨言慎行的重要性。

该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语言暴力的道德约束,与“口业”“拔舌地狱”等概念属同一语义体系。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地狱体系,可查阅《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鏊盘白铜颁降车攻马同出航麤略寸志刀螂虰蛵第一骨斗柄度索君泛说風雷高翰告事肐膊规摹海军衫豪忍黄槿歡噪忽忽回耗胶东大鼓捷口疾害尽心知性谲功隽味客帐恐龙良田零下流势龙动美箭苗期内迫牛眠排门贫女穹顶啓衅冉弱柔齐入房闰双上文稍袋沈埃霜点朔吹兕觵祀牲桃花醋踢键儿微辨狎猎襄阳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