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钿窝的意思、钿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钿窝的解释

(1).指女子面颊贴花钿的地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不忍见,盈盈地粉泪,淹损鈿窝。” 凌景埏 校注:“指女子面颊贴花鈿的地方。”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套曲:“柳情花意媚东风,鈿窝儿里粘晓翠。腮斗儿上晕春红。”

(2).衣上饰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将指尖儿,轻轻的贴了鈿窝。” 王季思 校注:“鈿窝,当即鈿窠。鈿窠,衣上饰品,见《元史·舆服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钿窝

一、核心词义

“钿窝”指古代女子贴花钿(金玉珠宝制成的装饰薄片)的面部位置,特指两眉之间或面颊的酒窝处。该词由“钿”(金玉饰物)与“窝”(凹陷处)组合而成,强调装饰物粘贴的生理特征位置。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面颊贴花钿的地方”。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1. 装饰习俗:唐代女子盛行“贴花钿”,将金箔、云母等剪成花鸟图案,用呵胶粘贴于眉心或笑靥处,称为“妆靥”。钿窝既是装饰部位,也暗含审美标准(如酒窝为美)。
  2. 文学意象:诗词中常以“钿窝”隐喻女子面容娇美。元代张可久《梧叶儿·感旧》有“眉淡扫,钿窝浅”之句,描绘女子妆容的精致婉约。

三、语义演变

明代后,“钿窝”引申为衣物上的装饰凹槽。如《金瓶梅》描述“钮扣嵌在钿窝内”,指衣物扣眼镶嵌珠宝的凹陷设计,但此用法较罕见,主流仍指面部装饰位置。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商务印书馆,2011)
  3. 《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

网络扩展解释

“钿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分析。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女子面颊贴花钿的位置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女子面颊上贴花钿(金属或珠宝制成的装饰物)的位置。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描述“淹损鈿窝”即指泪水浸湿了贴花钿处()。

  2. 文学意象
    元代于伯渊《点绛唇》中用“鈿窝儿里粘晓翠”形容女子妆容的精致,借“钿窝”暗喻面颊的美丽()。

二、衣饰上的装饰

  1. 衣饰配件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提到“贴了鈿窝”,此处指衣物上的饰品,可能是镶嵌珠宝的装饰部位()。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西厢记诸宫调》及元代散曲相关注解(来源: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鸾尾白日见鬼傍午别具肺肠不直一文策望长啸常杨唱于沉着痛快赤候楚谣电綫洞室樊槛烦难粉壁负户高年级生公奉公邑挂绶汗褂惶怖济胜究微口耳相传匡邪老公祖连系词离鸾柳市离筵马可·波罗冒遁面叙闽虻摹印内帛跷蹊丘祷劝助却敌楼鬺烹省俭身心健康瘦香娇耍孩儿宿尚填仓停课土蓄危地痿损塕薆文公帕五色挂钱物主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