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识的意思、天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识的解释

犹本性。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遂使业习移其天识,世服没其性灵。”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能使学者,还其天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至于近世,则知别有天识在人,虎狼之行,非其首事,而此风为稍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天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词义

指人的本性或真如,即先天具有的灵性本质。该词源自佛教哲学概念,强调超越世俗习染的原始心性。

二、词源解析

  1. 构词结构
    “天”指先天、自然,“识”在佛教术语中对应梵语“vijñāna”(了别之义),组合后特指未被后天影响的根本认知能力。

  2. 历史用例

    • 南朝颜延之《庭诰文》提出“业习移其天识”,指后天习惯会改变先天本性。
    • 唐代刘禹锡在禅宗碑文中使用“还其天识”,强调修行需回归本心。
    • 鲁迅《破恶声论》引申为人类区别于兽性的根本特质。

三、现代应用

主要用于哲学、文学领域,如:“顾继学认为洛天识得墨毒散,正体现了其天识未泯”(现代仿古用例)。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多出现于学术讨论或特定语境中。

可通过汉典()、沪江词典()等专业辞书获取更详细释义,或查阅《庭诰文》《刘禹锡集》等古籍原文了解历史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天识

天识是一个汉字词,由“天”和“识”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

“天”字的部首是“一”,总笔画数为4。而“识”字的部首是“讠”,总笔画数为8。

来源

“天识”源自于《孟子·告子上》:“吾十观天命,九知分乡,天识之位置,凡士之义也。”意指天地运行规律,通晓人情世故的智慧和能力。

繁体

繁体字中,“天”字和“识”字的形状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对于“天识”这两个字,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他天识之广,能够洞察人心。

2. 只有具备天识,才能在艰难的境况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3. 通过不断学习,她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天识。

组词

1. 知识:具备一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2. 知己:彼此了解并互相信任的朋友。

3. 知道:获得某种信息或知识。

近义词

智慧、见识、洞察力、明智

反义词

愚昧、无知、浅薄、糊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