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铄,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时 援 年已逾六十。后以“矍鑠翁”为 马援 的代称。 唐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诗:“定繫猖狂虏,何烦 矍鑠翁 !”
(2).借指六十岁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宋 黄庭坚 《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诗:“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鑠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迭韵诗》:“盛时进退原容易,林下新添矍鑠翁。”
“矍铄翁”是一个中文成语,用于形容精神健旺、神采奕奕的老年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矍铄翁”既是历史人物的代称,也是中华文化中对老年群体积极生命力的诗意表达。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身体衰弱者。
“矍铄翁”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矍铄”和“翁”两个字组成。
其中,“矍铄”的意思是指老年人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意思;“翁”则指老年男子。因此,“矍铄翁”一词用来形容精神矍铄、仍然活跃的老年人。
“矍铄”的部首是石字旁(矢),“翁”的部首是羽字旁(翟)。所以整个词的部首是“石”。矍铄的笔画数为11画,翁的笔画数为10画。
“矍铄翁”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用来形容行动敏捷、精神焕发的老年人。
在繁体字中,“矍铄翁”分别为「㨾爍翁」。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矍铄翁的古字形如下:
矍:矍铄辶辵
铄:矍铄尸寸
翁:矍铄羽几
1. 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矍铄翁。
2. 那位矍铄翁在乡村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组词:矍铄翁壮、矍铄翁爷爷、矍铄翁奶奶。
近义词:行动灵活老人、神采飞扬老人。
反义词:衰老老人、颓废老人。
便繁朝昏称诵點歌坻鄂抵瑕方准匪窟飞路飞跳分赴風閃冯异榦世告奋勇告老还乡工业区共枝别干管桁官漏故步自画顾观规括贵巧果树猴头滑乱获吕布检练骄猜搅动经济开发区警絶妗子久常九方钧絃脸无人色零打碎敲廪库溜溜转隆敦霉黧没气力抹摋鸟强墙立观人生何处不相逢肉芽三尺水三狗瘙痒沈鸿遂节太山土仪芜驳崤阸骁桀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