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寡信的意思、寡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寡信的解释

少信用;少诚信。《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汉 刘向 《说苑·谈丛》:“营於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 宋 柳永 《尾犯》词:“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寡信是由"寡"与"信"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指向诚信缺失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寡"指数量稀少或德行不足,"信"意为言语真实、守承诺。二字组合后,特指个体或群体在履行诺言、承担责任时的消极表现。

从文献溯源看,《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最早确立该词的哲学内涵,强调随意承诺与信用缺失的因果关系。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进一步阐释:"言行相违,谓之寡信",揭示言行不一的本质特征。

现代汉语中,该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定义为"缺乏信用,不守承诺",既保留古典语境中的道德评判,也适用于当代商业诚信、人际交往等领域。例如《人民日报》曾评述:"契约精神缺失导致寡信现象滋生",展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该词常以"寡信之人""寡信之辈"等四字格形式出现,多用于书面语体,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与之构成反义关系的"重诺守信""一诺千金"等成语,共同构建汉语诚信语义场。

网络扩展解释

“寡信”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缺乏信用或诚信,常用于形容言行不一致、难以信赖的人或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寡”意为少、缺乏,“信”指信用、诚信。组合后表示“少信用”或“少诚信”,强调对承诺或责任的轻视。

2.出处与用法

3.相关成语

4.使用场景

“寡信”源自古代典籍,核心含义是缺乏诚信,多与“轻诺”结合使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老子》《说苑》等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

案语阿嫂比勘憯尽馋唾朝岚春渚第主恩怨了了鹅王择乳匪石之心风霾扶拱干当人感嘅敢自孤孀孤帏黑冒熇然虹沴鸿庆惠巧井邑田九极鸠居鹊巢救数人九转鼎絶品菌人吭臆劳遗连篇累牍列题鳞朋黎物逻人免丧木公闹荒荒农产品佩铜抨弓颦蛾平均利润侨札青笺秦邮琼琯神渚折要衰王霜脊説不清书邮私掠思虑痌心疾首土埋半截吸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