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颓灭绝。《三国志·蜀志·刘理传》:“ 安平王 ,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頽絶,朕用伤悼。” 南朝 齐 王融 《画汉武北伐图上疏》:“拯玄纲於頽絶,反至道於浇湻。”
頽絶(tuí jué)是汉语古语词汇,现多写作“颓绝”,指衰败到极点或精神崩溃的状态。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义解析
“頽”本义为坍塌、败坏,《说文解字》释为“秃皃”,后引申为衰落、萎靡;“絶”同“绝”,意为断绝、极致。二字组合后,形容事物衰败至无可挽回的境地,或指人因极度消沉而丧失意志力。例如《后汉书·孔融传》中“颓絶之世”即指社会崩坏的时代。
二、文学与历史用法
该词常见于古典文献,如《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注引“颓絶继以凋亡”,描述连续衰亡的过程。清代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亦用“颓绝”批判文风浮夸导致的文道衰落。
三、近义与关联词汇
近义词包括“颓败”“衰颓”“崩溃”等,反义词则为“兴盛”“振兴”。其语义强度高于一般表衰落的词汇,更强调彻底性与终结性。
四、现代语境延伸
现代汉语中,“颓绝”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例如描述文明断层(如“玛雅文明的颓绝”)或心理崩溃状态(如“精神颓绝”)。《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词汇,标注为“形容衰败至极”。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古代汉语词典》
关于“頽絶”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頽絶”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頽(颓)”和“絶(绝)”组成:
组合含义 “頽絶”可理解为:
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创作。由于缺乏权威词典收录,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专业文献进一步考证。
若有具体古文例句,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爱狎按辔徐行悖论边官碧襕卜巧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惜代价朝饥出舆入辇胆大包天典簿颠干倒坤雕尽东河敷贴斧碪敷治宫车工科亨路横梃贱工奬誉叫丫丫驾轊连軏嘉贞鸡烂嘴巴硬爵土军持餽携连旍临凡鹿蜀买夜谩天昧地牡荆朒朓堑坎骑缝印青膀求知稔祸胎柔厚省俭神气十足审曲面势十殿阎王时物受福痛戞通款媮风外象望鹄台玩缩衔橜之变霞疏下洗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