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亢礼的意思、亢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亢礼的解释

抗礼。谓以对等的礼节相待。《礼记·燕义》:“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汉书·高帝纪下》:“异日 秦 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 颜师古 注:“亢者,当也,言高下相当,无所卑屈。”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一入背峞,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亢礼(kàng lǐ)是汉语古语词,指双方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不分尊卑高下,强调礼节上的对等性。该词由“亢”(通“抗”,意为对等、抗衡)与“礼”(礼节)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以平等之礼相待”。

一、词义解析

  1. 平等相待

    “亢礼”指交往双方摒弃身份差异,以相同的礼仪规格相互对待。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田蚡)尝召客饮……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灌夫不悦……及饮酒酣,夫起舞属蚡,蚡不起。夫徙坐,语侵之。于是夫乃语婴曰:‘……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婴曰:‘魏其侯言是也。’丞相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夫曰:‘……今日斩头陷胸,何知程、李乎!’……婴麾夫人出,蚡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夫,夫不得出。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蚡乃戏骑缚夫置传舍……”(后文载灌夫因“亢礼”得罪田蚡)。此处灌夫坚持与丞相田蚡行平等之礼,拒绝屈从,体现“亢礼”对抗尊卑秩序的内涵 。

  2. 通假关系

    “亢”为“抗”的通假字。《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亢,当也,言高下相当,无所卑屈。”王力《古汉语字典》指出:“亢”通“抗”,表匹敌、对等义,“亢礼”即“抗礼”,如《战国策·秦策五》有“天子亢礼”之载 。

二、典籍用例

  1. 《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结驷连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此处“抗礼”与“亢礼”同义,描述子贡以富商身份与诸侯行平等之礼 。

  2. 《汉书·五行志》

    “诸侯亢法,大夫专禄。”颜师古注:“亢,拒也。”引申为对抗礼制法度,与“亢礼”之“违逆尊卑”的语义逻辑相通 。

三、语义演变

“亢礼”多见于先秦两汉文献,后世渐被“抗礼”“分庭抗礼”取代。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考证:“亢礼”反映周礼等级制度下对“礼”的僭越行为,是礼制崩坏的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投射 。

四、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彼此以平等之礼相待。亢,通‘抗’。”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分庭抗礼”等成语仍延续其核心语义 。


参考来源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亢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以平等礼节相待,通常用于描述双方在交往中互不卑屈、地位相当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亢礼”同“抗礼”,指双方以对等的礼仪相处,不因身份差异而表现出尊卑之分。例如君臣或不同阶层的人打破常规礼制,以平等姿态交往。

2.历史文献依据

3.实际用例

4.近义词与延伸

“亢礼”强调礼节上的平等性,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特殊人际关系或制度变迁。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法,可参考《礼记》《汉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三顶五豹雾颤颤称望驰骋疆场冲幄村社遁迹方外風雲變態分韵符勅阜康脯斮更阑攻刼骨头节儿虾蟆衣豪眉和良红色皇叔会标毁辱江心补漏降饮见阎王击博矜重迥彻籍求济勋开窍壳囊老雕虫林徒伦质码子妹婿面片儿母族奈何窃据穷覂毬露锦屈指森立折巾深思苦索矢秽失踪硕腹贾讼冤田茅柁轮徒首屠羊说违惑乌乎仙分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