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连緜字 ”。指联绵字。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荆公 诗每篇必用连緜字, 信民 之言不繆。然其精切藻丽,亦不可掩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哦,连绵字,这名词很有趣,我今天才听到,幸而 大文 提起。那么我所日日在听的‘丁东丁东’和‘轧拉轧拉’也都是连绵字哩。”
连绵字,又称联绵字或联绵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且不可分割的单纯词。以下是详细解释:
连绵字是汉语独特的词汇现象,通过语音关联和整体表义形成丰富的表达效果。如需进一步了解分类或经典用例,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连绵字(lián mián zì)是一个汉字词组,意为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字的部首是“辶”(chuò),总共有11个笔画。
连绵字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古代汉字词典中,属于古汉语词汇。字形结构由辶和绵两个部分组成,辶代表走路的意思,绵表示连续的意思,结合起来表示连绵不断。
连绵的繁体字为「連綿」,字形结构相同,只是稍有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往往比现代简化字要复杂。例如,连绵字的古代写法是「㣊亾亾」,其中的「㣊」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字形,在现代字典中已经找不到了。
这个山脉连绵起伏,美丽而壮观。
连绵山、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连绵不绝
绵延、接续、不停
中断、间断、断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