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弦的意思、蜀国弦的详细解释
蜀国弦的解释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南朝 梁简文帝 、 隋 卢思道 、 唐 李贺 等均有此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四弦曲》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张永 《元嘉技録》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 唐 薛涛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蜀 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絃》。”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诗:“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絃》。”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伯兄五十韵》:“哀怨《江南赋》,凄凉《蜀国絃》。”
词语分解
- 蜀的解释 蜀 ǔ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蜀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蜀客(旅游蜀地的人)。蜀椒。蜀绣(四川出产的刺绣)。蜀锦。得陇望蜀。 中国朝代名:蜀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笔画数:;
专业解析
"蜀国弦"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其含义:
-
字面本义与核心指代:
- 蜀国: 指中国古代的蜀地,即今四川省一带。历史上曾存在古蜀国、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 弦: 本义指琴、瑟等弦乐器上用以发声的丝线或金属线。此处引申为弦乐器本身,或泛指音乐、乐曲。
- 合义: “蜀国弦”最核心的含义是指蜀地的弦乐或蜀地的乐曲。它特指产生并流行于古代蜀地的一种音乐风格或具体乐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作为乐府诗题(引申义):
- 在文学史上,“蜀国弦”更广为人知的含义是乐府诗的旧题(或称“乐府曲调名”)。它属于《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一类。
- 这个诗题源于蜀地音乐。古人(如唐代诗人)常借用此古题来创作诗歌。这些诗作内容多描绘蜀地的自然风光(如险峻的山川)、风土人情,或抒发羁旅愁思、历史感慨。音乐本身的哀婉、凄清特质也常被融入诗中,形成特定的意境。
- 著名例证: 唐代诗人李贺就写有名为《蜀国弦》的乐府诗,描绘了蜀地的山水风光和哀怨的音乐氛围。
“蜀国弦”一词,本义指古代蜀地特有的弦乐或乐曲,后演变为乐府诗的一个旧题名称,用于创作描绘蜀地风光、风情或抒发相关情感的诗歌。 它承载了蜀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音乐艺术特色。
参考来源:
- 对“蜀国弦”作为乐府旧题及其内容的解释,可参考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华书局出版或相关权威点校本)。
- 对“蜀国弦”音乐背景及地域文化的理解,可参考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如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
- 李贺《蜀国弦》诗作本身是理解该诗题内涵的重要文本,收录于《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版本)。
- 涉及蜀地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可参考《华阳国志》(晋·常璩撰)等记载巴蜀古史的典籍(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有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蜀国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乐府曲名
“蜀国弦”是乐府相和歌辞的曲调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代卢思道、唐代李贺等诗人均以此为题创作过诗歌。据《古今乐录》记载,该曲属于“四弦”类乐府曲目,在相和歌中具有独特地位。
二、文学意象
在李贺的同名诗作《蜀国弦》中,该词被赋予更丰富的意境:
- 诗中描绘蜀地山水(如“锦水南山影”“凉月生秋浦”)与哀愁情感(如“惊石坠猿哀”“不忍过瞿塘”),结尾反用“蜀道难”的悲怆,表达对蜀地的眷恋。
- 通过“红泪客”等意象,暗含离别之情。
三、其他释义
部分非权威资料提到“蜀国弦”可能代指蜀地弦乐器,象征当地音乐文化,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需谨慎采信。
附:李贺《蜀国弦》节选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乐府诗集》及李贺诗集的权威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养院半牀暴水悲激笔虎不乃操畅朝要床罩除草出押单破搭设得当垛子忿言公司债券遘迕关于诡情汗丝红衣厚扰患至呼天回盻家见户说简弛积刼鸡毛蒜皮鯨膏京枣继统具体化考捶课工揆策馈奠坤角儿寥宇蛮估民欲脑力品緑岂必凄神全年戎经杀鸡儿抹脖子圣王算术平均数素服锁子错甲搨画桃夭途路枉累相衔详择西沉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