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籍。指地图、户籍等簿册。《汉书·王莽传中》:“﹝ 王莽 曰﹞‘定诸国邑采之处,使侍中讲礼大夫 孔秉 等与州部众郡晓知地理图籍者,共校治于 寿成 朱鸟堂 ……’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钱数千。”
“图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图簿”指地图、户籍等官方登记簿册,主要用于记录地理信息或人口数据。例如《汉书·王莽传》中提到“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说明其与行政划分和土地管理相关。
《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曾命人“校治地理图籍”,并提到“图簿未定”,表明该词在汉代已用于描述国家治理中的地理和户籍资料。
现代汉语中“图簿”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讨论中。其功能可类比现代的地图集、人口普查档案等系统性记录工具。
如需进一步了解“簿”的详细释义(如“对簿公堂”等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
“图簿”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收集或记录图案、图片或绘画的书籍或资料。通常是用来保存和展示各种艺术作品或图像。
拆分部首:⺮(竹),⺼(肉)
拆分笔画:共13画
“图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繁体字中,“图簿”通常写作“圖簿”。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也常被称为“圖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楚国的文字记载中,可以找到“图簿”一词的另一种写法:“圖塞”。这种古代汉字写法也反映了当时文字的发展和不同地区的差异。
1. 我收到了一本漂亮的图簿,里面有很多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2. 这个博物馆有一个庞大的图簿馆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珍贵的手稿。
1. 图书:指的是书籍中包含文字和信息的部分。
2. 图像:指的是表达视觉信息的图画或照片。
3. 图画:指的是用各种绘画技术创作的平面视觉作品。
1. 近义词:画集、画册、画谱。
2. 反义词:文字、书信。
白石郎摆袖却金笔冢不果不相干不置可否层纍初春出谋划策楚石贷赊道调打抢颠扑不磨钓纶帝制队日放废妨克脯燔覆盂胳膊功誉鬼草和离后劲壶房回答艰巨性架子猪阶陛旌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口苦梁陈廪膳生隶习梨园戏买不短没后鮎鱼繁缨炮牺骈逼普屯气律衾影无愧蚯螾取青媲白任子入第瑞鹤仙塞门丧气话世类树串儿屠龙之技碗里拿蒸饼万年青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