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葉喬木。葉子披針形,花單性,柔荑花序,種子有絲狀毛。木材白色,木質輕軟,供建築和制器具、薪炭等用。河岸濕地或高原旱地都能生長。 華北 地區通稱柳樹,也叫河柳。
旱柳(學名:Salix matsudana Koidz.)是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在我國北方地區廣泛分布。其名稱源于對幹旱環境的強適應性,《中國植物志》記載其“耐寒耐旱,根系發達,能固土抗風”。
形态特征
樹幹直立,高可達20米,樹皮暗灰褐色,縱裂。枝條細長下垂或斜展,幼枝黃綠色。葉披針形,長5-10厘米,葉緣具細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白色。雌雄異株,葇荑花序直立,花期4月,果期5月。
生态習性
旱柳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岸、平原及丘陵地帶,耐貧瘠土壤,在pH值6.5-8.5的沙壤土中生長良好。《中國樹木志》指出其“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區域可自然成林”。
應用價值
文化意象
古詩詞中“柳色黃金嫩”多指旱柳,其早春萌發特性被賦予生機勃發的象征意義。《齊民要術》記載“旱柳插條易活,宜早春栽植”。
旱柳(學名:Salix matsudana Koidz.)是楊柳科柳屬的落葉喬木,廣泛分布于我國及東亞地區,具有多重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旱柳樹高可達18-20米,胸徑達80厘米,樹皮暗灰黑色且縱裂。枝條斜展,幼枝有毛,葉片披針形,長5-10厘米,邊緣具細鋸齒,葉背蒼白色。花序為柔荑花序,種子細小,基部有白色絲狀毛(成熟時隨風傳播)。
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華東地區(如江蘇、浙江),也見于北美洲、歐洲、俄羅斯等地。其適應性強,既能在幹旱地區生長,也可在河岸濕地存活,海拔範圍覆蓋10米至3600米,目前尚未大規模人工栽培。
旱柳的變種“龍爪柳”(又名龍須柳)枝條扭曲向上,形态奇特,但抗病蟲能力較弱,壽命較短。
在華北地區,旱柳常被稱為“柳樹”或“河柳”,是平原地區代表性的鄉土樹種之一,兼具生态與景觀功能。
如需更完整的分布圖或藥用配伍細節,可查看相關植物志或中醫藥典籍。
愛人利物蚌帆北山裱糊匠避匿不失黍絫布頭牋慘舉叉路抄擿村居點蠟幔房考飯堂發谪改色歌聲繞梁鈎加狗口裡吐不出象牙苟延鬼矢過處黃腸題湊胡言漢語甲蟲家婦賤同角皮剿殺擊搏挽裂街肆靜俗金石不渝羁身拉歌萊服利端劉參軍六通僇屍盧王旅伴漭瀁諵諵讷讷腦兒攀升爬行片理平辇清偃瓊香上軍苕帚亡友遺操紋禽鮮飙小腦諧晤系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