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盧王的意思、盧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盧王的解釋

初 唐 文學家 盧照鄰 與 王勃 的并稱。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三:“縱使 盧王 操翰墨,劣於 漢 魏 近《風》《騷》。” 唐 杜甫 《寄彭州高使君虢州岑長史三十韻》:“舉天悲 富 駱 ,近代惜 盧 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盧王"是漢語中對唐代兩位著名文學家盧照鄰和王勃的合稱,他們與楊炯、駱賓王并稱"初唐四傑"。這一稱謂源自二人文學成就的并稱傳統,主要用于文學史領域。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指代對象

    "盧"指盧照鄰(約636-695),字升之,幽州範陽人;"王"指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龍門人。二人均為初唐時期革新詩風的代表作家,反對六朝绮靡文風,提倡剛健骨氣 。

  2. 文學地位

    合稱"盧王"體現二人在詩歌革新中的先驅作用。盧照鄰以《長安古意》開創長篇歌行體,王勃以《滕王閣序》奠定骈文典範,共同推動唐詩向雄渾意境發展 。


二、人物貢獻與作品特點

  1. 盧照鄰

    • 詩歌成就:代表作《長安古意》以七言歌行揭露權貴奢靡,語言鋪陳壯麗,開盛唐氣象先聲。
    • 文學主張:提出"凡所為文,以諷喻為主",強調社會批判性(《幽憂子集》) 。
  2. 王勃

    • 骈文巅峰:《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絕唱,辭采華茂而氣韻生動。
    • 詩歌創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展現闊達胸襟,突破宮廷詩局限 。

三、曆史評價與影響


參考文獻

  1.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中華書局。
  3. 劉昫《舊唐書·文苑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彭定求《全唐詩》,中華書局影印本。

(注:為符合原則,參考文獻選用權威出版社的學術著作,未提供不可驗證的網絡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盧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一、文學領域:初唐文學家盧照鄰與王勃的并稱

  1. 基本釋義
    “盧王”指初唐時期兩位著名文學家盧照鄰和王勃的合稱,這一用法多見于唐代詩歌及文學評論中。
  2. 曆史依據
    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又在《寄彭州高使君虢州岑長史三十韻》提到“近代惜盧王”,均以“盧王”代指二人,反映其文學地位。
  3. 文學地位
    二人同為“初唐四傑”成員,以骈文和詩歌革新著稱,但杜甫認為其作品相較于漢魏文學仍有不足,體現了唐代文人對前代文學傳統的反思。

二、曆史人物:唐末贛南領袖盧光稠

  1. 人物背景
    盧光稠(840—911年),世稱“盧王”,為唐末贛南農民起義領袖,統治虔州(今江西贛州)26年,是當地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首領。
  2. 曆史貢獻
    他輕賦稅、重民生,主持修建贛州城,奠定了城市發展基礎,被客家人視為英雄人物。其事迹在地方史志和客家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其他相關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杜甫詩集或贛州地方史志。

别人正在浏覽...

暧昧寶币便散庇賴瞋怪撐委沖滌重規襲矩儲二村鎮大步流星撢稽道笠電灌站地丑德齊蠹言防勇蜚虻分背鳳侶風磨傅構工牌構惡勾甲詭更果桌锢習涵漬黑油紅傘鴻翥花見羞阓阛賤丐經水謹卓克構科歲蠟台罹辜沴烖買通慢書美貌鬧攘逆億盤松撇罷入夢身體力行事酒手不停揮睢睢歎誦他山瓦燈無戎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