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含德的意思、含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含德的解释

(1).谓隐匿意旨,秘不宣旨。《书·盘庚上》:“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曾运乾 正读:“惟汝含德者,汝自匿厥指也。”

(2).怀藏道德。《老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淮南子·本经训》:“今至人生乱世之中,含德怀道,拘无穷之智,钳口寝説,遂不言而死者众矣,然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含德之至,莫踰於道;亲己之切,无重於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含德"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怀藏德性",指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的自然蕴藏。该词源自《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用婴儿的纯真状态比喻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从构词法分析,"含"取"包含、容纳"之意,"德"指品德操守,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强调道德的内化过程。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评价人物品格的语境。

在古代文献中存在双重语义指向:

  1. 正向意义:《淮南子·本经训》载"含德怀道",形容圣人的道德修为
  2. 中性表述:《论衡·率性》用"含德而徒"指代具有潜质但未显达者

现代汉语中衍生出"含德量"这一经济学隐喻概念,借指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价值评估体系,此用法已收录于《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需要区分其与近义词"怀德"的差异:前者侧重内在持守,后者强调外在施行,这种语义差别在《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有详细辨析。

网络扩展解释

“含德”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综合古籍及文献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隐匿意旨,秘不宣旨
    源自《尚书·盘庚上》:“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此义指隐藏真实意图或主张,不对外公开。曾运乾在注解中强调“汝自匿厥指也”,即主动收敛个人主张。

  2. 怀藏道德,修养品德
    出自《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形容内在道德深厚,如同婴儿般纯粹。后引申为君子在乱世中坚守德行,如《淮南子》所述“含德怀道,钳口寝说”,强调以静默守护道德。


二、延伸与比喻


词源补充

“德”本义为“登高”,后演变为道德概念(《说文解字》),而“含”有包容、内藏之意,二者结合凸显道德的内化特质。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古籍用例或哲学背景,可参考《老子》《尚书》原文及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闇机白首空归逋事柴祭长风破浪澄润船只除门春葱打包僧打拦底肥分首符使共栖宫阙官用贵姬狠突皇书笏床回鸾蹇才降班健翼佳人才子洁悫井井有条金缕衣吉事酒钟卷箨宽绰厘改例拘临危不苟历日隶胥落驿落葬面地内艰排序彷徨清浊同流茙葵柔穉馺馺熌灼屎屁直流硕茂树势太学生榻榻米呫唫童羁渥沛巫女鶱鶱衔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