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代制造錢币的官署。《元史·百官志八》:“諸路寶泉都提舉司, 至正 十年十月置。其屬有鼓鑄局,正七品;永利庫,從七品。掌鼓鑄 至正 銅錢,印造交鈔。”
“鼓鑄局”是元代設立的官方機構,主要用于錢币鑄造和管理。以下為詳細解釋:
鼓鑄局是元代經濟管理的關鍵部門,其設立和運作體現了金屬貨币與紙币并行的貨币政策,對研究古代金融制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鼓鑄局》是一個詞彙,它指的是一個古代政府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鼓鑄的活動。在古代中國,鑄造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鼓在軍事、宗教和文化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鼓鑄局》的拆分部首是“鼓”和“金”,分别對應音義部首和金屬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7,由“鼓”(8畫)和“鑄”(9畫)組成。
《鼓鑄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時間不詳。在古代,鑄造技術非常發達,因此專門設立了鼓鑄局來管理和監督鑄造的鼓。
《鼓鑄局》的繁體字為「鼓鑄局」,在填充字元上方有「魚之甫」(部首)+「金」的組合字。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鼓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古誇」,而鑄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釒⿺布㝱」。
1. 在古代中國,鼓鑄局是至關重要的政府部門。
2. 鼓鑄局負責監督鑄造鼓的工藝和質量。
1. 鑄造:指用熔化的金屬或其他材料通過一定的工藝将其倒入模具中制成器物。
2. 鑄币:指鑄造貨币,制造硬币或紙币。
3. 鑄件:指以金屬為原料,在模具中進行鑄造後得到的零件。
鑄造廠、冶鑄所、鑄造局、冶煉廠均可作為《鼓鑄局》的近義詞。
《鼓鑄局》沒有固定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