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th;have compassion on] 照顧體貼
見“ 顧恤 ”。
亦作“ 顧卹 ”。顧念憐憫。《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言王者處民上,如鳥之處巢也,不顧卹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鳥之自6*焚也。”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書》:“閣下發使弔問,特在諸公之先,而所以顧恤之尤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獨有公愛妾 李氏 ,三姊所自出也,恒禮重 四娘 ,往往相顧恤。”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顧恤漢語 快速查詢。
“顧恤”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關心體恤”,多用于描述對他人處境或情感的深切關懷。該詞由“顧”與“恤”二字構成:“顧”本義為回頭看,引申為關注、照應,《說文解字》釋為“還視也”;“恤”則指憐憫、救助,《玉篇》注為“憂也,赈也”。兩字連用後,詞義融合為“以行動表達對弱者的關懷與援助”。
在古籍文獻中,“顧恤”常體現為對弱勢群體的道德責任,如《漢書·文帝紀》記載“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将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其具為令”,隱含着統治者需“顧恤”百姓的治國思想。近現代用法中,該詞多用于社會救助語境,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關心并同情幫助(遭遇不幸的人)”。
與“憐憫”“同情”等同義詞相比,“顧恤”更強調行為層面的主動關懷,如清代學者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所述:“仁者,生生之德也……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無非人道所以生生者。一人遂其生,推之而與天下共遂其生,仁也。”此處“共遂其生”的理念恰與“顧恤”所蘊含的實踐性關懷相通。
參考資料:
“顧恤”是一個書面用語,指對他人的處境或困難表示關懷并提供幫助,包含照顧、憐憫、體恤等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引證與用法
現代語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強調古典語境,例如:“企業應顧恤員工權益”()。
注意區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集注。
哀焭八字牙梳本小利微辨謗髲鬄博練不均不擇手段草窠汊流常選車份丑羯翠塵珠坱大杖店友堤唐東澳暖流法鉢梵聲高低潮龜版桂台何樓鶴素赫炫鶴魚纮紞黃屋非心僵木艱急減削夾帳戒備京圻驚逃虮蝨壼則磊落不覊楞嚴會祿饩末材蟠枝濆薄棋家秋火岖崎升遐身臨其境石牓詩牋視下如傷授钺陶嬰通工易事頽裂吞據往懷晩光葦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