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女行為的準則、榜樣。 唐 陳子昂 《唐故袁州參軍妻清河張氏墓志銘》:“承禮訓於公庭,習威儀於壼則。”《舊唐書·後妃傳下·肅宗章敬皇後》:“顧史求箴,道先於壼則;撝謙率禮,教備於中闈。” 宋 陸遊 《陸孺人墓志銘》:“廟祭賓享,維婦之職。嫚驁狠驕,蠹我壼則。孰如孺人,耆老益恭。名山崇崇,閟此幽宮。”
“壼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kǔn zé,其含義主要與古代婦女的行為規範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壼則”反映了古代對女性角色的社會期待,尤其在儒家倫理中,女性需恪守“三從四德”,其行為需符合家族和社會的規範()。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性别觀念時,仍可能涉及這一概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的唐代及宋代引文()。
《壼則》(kuān zé)這個詞是指具有崇高原則或規範的規定。它主要用于指導人們行為準則,指引他們在特定情況下應該如何做。
《壼則》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口”(kǒu)表示“口”,右邊的部首是“隹”(zhuī),表示“短尾鳥”。這個詞總共有14筆。
《壼則》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壼則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法律、道德及行為規範中,以指導社會公序良俗。
在繁體字中,壼則被寫作「壺則」。
在古代漢字中,壼則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然而,壼則的基本構成和意義始終保持不變。
以下是關于壼則的些許例句:
根據公司的壼則,員工必須遵守保密協議。
家庭應該擁有自己的壼則,以确保和諧的相處。
一些與壼則相關的組詞:
守則、規則、條祖、法規
《壼則》的近義詞有:規範、準則
與《壼則》相反的詞是:違反、不規範
希望以上這些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