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江上的雲氣、煙霭。 唐 徐彥伯 《采蓮曲》:“妾家 越 水邊,搖艇入江煙。” 唐 姚合 《過杜氏江亭》詩:“野色吞山盡,江煙襯水流。” 清 汪琬 《送再從侄處默》詩:“雁逐江煙下,潮衝 楚 樹流。”
“江煙”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來描繪江上的自然景象,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江煙”指江面上彌漫的雲氣或煙霭,常用于形容霧氣缭繞、朦胧優美的水景。部分解釋擴展為比喻山水田園的秀麗景色,或人物清雅的氣質。
自然景象
多用于詩詞中,表現江面霧氣與山水交融的意境。例如:
文學意境
通過“江煙”營造缥缈、甯靜的氛圍,如姚合《過杜氏江亭》中“野色吞山盡,江煙襯水流”,以及斑竹、湘江煙雨等典故的運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出處或完整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江煙》指的是江邊的煙霧,也可引申為江上的輕煙薄霧。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江河景色的美麗和宜人,與江水連為一體的薄霧仿佛給人帶來溫和的感覺。
《江煙》由兩個漢字組成:江(隸部首,共逾21筆)和煙(火部首,共12筆)。
《江煙》這個詞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河畔青蕪堤伴曉,笑語雲深不知處。樓上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華凝。白露未晞飛蛩蟪,幾處斜陽欲下峥。靜浦帆樯輕轉影,村籬鬥柱帶殘螢。此時有子細明滅,便被江煙作照人。”
《江煙》的繁體字為「江煙」。
在古代,「江煙」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沒有較大的差異。
1. 江煙起,船影倒,夕陽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2. 晨霧中的江煙輕盈飄逸,宛如仙境一般。
江煙朦胧,江煙渺渺,江煙袅袅。
江霧、江景煙波、江岸煙雨。
晴空、明亮、晴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