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魏的意思、東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魏的解釋

朝代名。公元534年 北魏 孝武帝 受将領 高歡 脅迫,逃往 關中 , 歡 另立 元善見 為 孝靜帝 ,遷都 邺 (今 河北省 臨漳 西南),史稱 東魏 。擁有今 洛陽 以東的北方各省。550年為 高洋 所代。共曆十七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魏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重要政權,其名稱來源于地理方位與政權繼承關系。根據《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東魏指北魏分裂後,由權臣高歡于公元534年擁立孝靜帝元善見所建的政權,因都城設于邺(今河北臨漳),位于原北魏都城洛陽以東,故史稱東魏。該政權實際由高氏家族掌控,至550年被北齊取代,共存續17年。

從政權結構分析,《魏晉南北朝史綱》指出東魏延續了北魏的漢化政策,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軍事大權集中于丞相府,形成“霸府政治”的獨特模式。其疆域涵蓋今河北、河南、山東及山西部分地區,通過推行均田制和租調制維持社會經濟穩定。

在文化融合方面,《中國文化通史》記載東魏時期邺城成為北方文化中心,佛教藝術尤為興盛,響堂山石窟的開鑿反映了鮮卑文化與中原藝術的深度交融。現存《洛陽伽藍記》等文獻詳細記錄了該時期的社會風貌。

需要注意,東魏作為過渡性政權,其制度創新為北齊建立奠定了基礎。據《北朝政治制度研究》,東魏創立的“百保鮮卑”禁衛軍制度,後被隋唐禁軍體系所借鑒。現存河北臨漳邺城遺址出土的東魏官印、造像碑等文物,為研究該政權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東魏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政權之一,由北魏分裂而來,存在時間為公元534年至550年,共曆17年。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曆史背景與建立

二、政治與疆域

三、軍事與對外關系

四、滅亡與後續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或人物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哀懇愛焰逼湊鄙儉冰景滄浪老人誠純稱歌乘虛而入祠醮刺紙掂梢折本抵滞販夫皂隸凡枝豐土佛界負類反倫服禮伏路高讓顧嘴海門涵滌呵導橫笛悔亡積甲如山驚愕失色禁阍金黴素看伺撩東劄西嫠婦馬去馬歸缪篆南華老仙扭曲作直去得人心所向塞北江南三蜀賞田少女嫩婦石師吮舐思眷遬濮昙花套購亭閣投兵瓦盤隈隩婺劇五欲兀自賢嗣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