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日晷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唐 顔舒 《刻漏賦》:“斟乾晷,測時變。”
“乾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án guǐ,以下為詳細解釋:
乾晷指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日晷儀,通過觀測太陽投影的位置變化來确定時刻。
唐代顔舒的《刻漏賦》中記載:“斟乾晷,測時變”,描述了通過日晷儀觀測時間變化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日晷結構或古代計時方式,可參考天文學或曆史類文獻。
乾晷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乙和日,總共有16個筆畫。
乾晷的來源:乾指的是天,晷指的是日晷,合在一起表示天時日晷。
乾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乾曊」。
在古時候,乾晷的漢字寫法為「乹晷」,與現在相比,部首的形狀有所不同。
乾晷的例句:
1. 乾晷運行,光照大地,萬物生長。
2. 大師以乾晷為依據,設計了一座莊嚴而美觀的建築。
乾晷的組詞:
1. 乾坤晷:乾指天,坤指地,晷指日晷,合在一起表示天地日晷,也用來形容世界的循環變化。
2. 明晷:明指天明,晷指日晷,合在一起表示明亮的日子、晴天。
乾晷的近義詞:
1. 天晷:指天時日晷。
2. 日晷:指由太陽的光照射産生影子來确定時間的儀器。
乾晷的反義詞:
1. 陰晷:指以月亮的光照射産生影子來确定時間的儀器。
2. 夜晷:指在夜間使用的儀器,用星星或其他光源的光照射産生影子來确定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