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服的意思、歸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服的解釋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歸順

一緻贊同歸服

詳細解釋

(1).歸順。《後漢書·西域傳序》:“於是遠國 蒙奇 、 兜勒 皆來歸服,遣使貢獻。”《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蒙 移書二郡,望風歸服。” 鄒魯 《海軍反正》:“其餘 閩 籍将領,因與 述慶 為同鄉,且多 林 姓,亦一緻贊同歸服。”

(2).推崇信服。《北齊書·趙彥深傳》:“性聰敏,善書計,安閑樂道,不雜交遊,為雅論所歸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歸服"是漢語中表示臣服、信從的複合動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西域傳》"小國歸附者數稱其仁"。該詞由"歸"和"服"兩個語素構成:"歸"取《說文解字》"女嫁也"的引申義,指趨向、歸附;"服"據《爾雅·釋诂》訓為"事也",引申為順從。現代漢語中,"歸服"包含三層語義:其一指政治層面的臣屬關系,如《漢語大詞典》所載"歸順,服從";其二含道德認同義,如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心悅誠服而歸附";其三具宗教皈依義,漢典網引證《景德傳燈錄》"四方歸服"的禅宗語錄。該詞在曆時語用中呈現從實體臣屬到抽象信從的語義擴展,現代多用于描述對理念、信仰的真誠接納,如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歸順,服從"的書面語。

網絡擴展解釋

“歸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歸順

指原本不服從的個體或群體主動歸附、順從,通常用于政治、軍事或權力關系的語境。例如:

  1. 《後漢書·西域傳序》記載“遠國蒙奇、兜勒皆來歸服”,描述異國主動歸順中原王朝。
  2.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提到“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指敵方因威勢而投降。
  3. 現代用法如“政府回歸服務職能”,強調權力主體對民衆的服從。

二、推崇信服

指因品德、能力等受到他人發自内心的認可與追隨。例如:

  1. 《北齊書·趙彥深傳》提到趙彥深因“安閑樂道”而“為雅論所歸服”,體現個人修養帶來的信服力。
  2. 現代例句如“他的觀點令人歸服”,側重精神層面的認同。

補充說明:該詞常見于古籍,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比喻性表達(如“海浪歸服大海”)。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後漢書》《五代史平話》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愎媕妸迸氣不假不欺屋漏操之過切操總叱呂引馳目癡傻觸景傷情春草鹑野出頭椽兒先朽爛倒倉丢魂喪膽二者必居其一風雲不測個般瓜裂鬼箓裹餱韓掾汗漬漬紅雪厚非虎變龍蒸節目錦霞疾色禮多人不怪麗美靈瑞鱗施立行鸾奏祿入朦胧迷蝴蝶名件懦孱彷徨遷滿千奴綦母清蹈三好兩歉聲價倍增算銀袒裼壇子淟涊銅綠童幼土偶蒙金文梭閑雜霞聳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