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虛僞浮薄。《新唐書·李逢吉傳》:“因以恩爵動詭薄者,更相挻以詆傷 度 。”《金史·彀英傳》:“ 上京 王業所起,風俗日趨詭薄,宗室聚居,號為難治。”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 義山 蓋負才傲兀,抑塞於鈎黨之禍;而傳所雲放利偷合,詭薄無行者,非其實也。”
(2).奇巧浮華。《清史稿·文苑傳一·丁炜》:“故其為詩,力追三 唐 、 漢 、 魏 ,無詭薄之失。”
“詭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ǐ báo,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及用法:
虛僞浮薄
指人的品行或社會風氣虛僞、輕浮且缺乏真誠。
奇巧浮華
形容事物或文風追求奇異精巧而流于表面華麗。
需注意,該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人性或文風)。
《詭薄》一詞是指某種神秘難以捉摸、看不透底的狀态或性格特點。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詭異、微妙或不可理解的性格或行為。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詭的拆分部首是言,共包含7個筆畫;薄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頭),共包含16個筆畫。
詭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詭的本義是指不正當、邪惡,而薄的本義是指瘦弱、脆弱。在古代漢語中,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表示某種神秘而脆弱的特質。
在繁體字中,詭用「詭」字表示,薄則使用「薄」字表示。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說文解字》的記載,詭的古漢字寫法為「癸十」,即由癸和十兩個部分組成;薄的古漢字寫法為「艹句木」,即由草字頭、句和木三個部分組成。
1. 他的行為舉止詭薄,讓人難以捉摸他的真正意圖。
2. 這個地方有着一種詭薄的氣氛,讓人不敢靠近。
1. 詭計:指用來迷惑或欺騙他人的計謀。
2. 卑薄:形容人的品德低下、卑鄙可恥。
1. 神秘:指不容易被人理解、了解或解釋的。
2. 莫測:形容人或事物難以預測或捉摸。
正直:指人品端正,誠實守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