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连成册的木简。借指书籍。 唐 来鹄 《圣政纪颂》:“君誥臣箴,觚编毫络,前书后经,规善鉴恶,国之大章,如何寝略。”
觚编(gū biān)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觚”与“编”二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指代古代书籍或文献的编纂形式,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分项说明:
觚 (gū)
来源:《说文解字注》《汉书注》
编 (biān)
来源:《说文解字》《史记》
核心含义:指古代以木简(觚)为载体、以绳编联成册的书籍形式,后引申为典籍或文献的统称。
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及:“觚编既散,遗文罕缀”,此处“觚编”代指散佚的古代文献。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古代书籍。觚,木简;编,编联木简的绳子。”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从商周青铜“觚”到汉代书写木简,“觚”成为文字载体的代称;“编”则体现简册的物理编联方式,二者结合反映早期书籍形态。
“觚编”一词承载中国古代“简牍制度”的印记,如《墨子》所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印证简册为先秦主要文献载体。
来源:《墨子·兼爱下》
当代语境中,“觚编”多见于学术论著,作为“古籍”“文献”的雅称,如“觚编散帙”形容文献散失。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现代词典可通过官方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检索。)
“觚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解释 “觚编”指编连成册的木简,后引申为书籍的代称。其中:
延伸释义
使用注意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研究古代文献或诗词赏析场景。其近义词可追溯至“竹帛”“简牍”等书写载体的代称词汇。
半会保纳鼻峯部员蚕蟹长颈鸟喙楚凄慈善打捕道在人为登日敦阅恶马恩信房累奋志负约告变高甲戏公清过从故俗洪福后心花麻黄天荡火刀家次假大空监搜金粟如来俊器勘对宽泛浪孟恋歌连淫令星牌印签判琼浆玉液撒扇省径声势烜赫神魔矢旝水电站随时随地天兵吞吞吐吐外象帷幌蕰草无顿无前先行憢啬系缚西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