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意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解释

亦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请老兄另托高贤,小弟告回。” 明 陆采 《明珠记·抄没》:“深感将军好意,争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虽则结为义父,难免外人议论。”《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张胜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 张胜 家中,断然使不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著名谚语,形象地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避免嫌疑的道理。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字面意思与行为场景:

    • 瓜田不纳履:当人经过瓜田时,不宜弯腰提鞋(纳履)。因为在瓜田中弯腰,容易让人怀疑是在偷摘瓜果。
    • 李下不整冠:当人走在李子树下时,不宜举手整理帽子(整冠)。因为在李树下抬手,容易让人怀疑是在偷摘李子。
    • 这两个动作本身是日常行为(提鞋、整理帽子),但在特定的地点(瓜田、李下)做出,就容易引发他人不必要的猜疑。
  2. 核心寓意与引申义:

    • 这句谚语的核心寓意在于教导人们要懂得避嫌。它强调在容易引起误会的情境或场合中,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主动避免做出任何可能让人产生误解的行为。
    •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谨慎自律和注重声誉的处世智慧。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主动远离是非之地,不做可能授人以柄的事情,以保护自己的清白和名誉。
    • 其引申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为官要清廉避嫌(避免利益冲突)、做人要光明磊落(避免引起误会)、处理事务要公正透明(避免嫌疑)等。
  3. 出处与典故:

    • 该句最早见于汉乐府诗《君子行》(一说为曹植所作,但更早可追溯至古乐府)。原诗为:“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明确点出了“避嫌”的主旨。
    • 后世常将其凝练为成语“瓜田李下”,用来直接指代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或情境。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一、出处与字面意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君子行》,原句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部分文献中“正冠”也作“整冠”)。字面意思是: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路过李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这种举动看似平常,但在特定场合下容易引发他人怀疑。

二、比喻与引申义

其核心在于“避嫌”。古人认为,君子应主动远离可能引起误会的场景。例如:

三、历史典故与演变

北齐官员袁聿修曾用“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劝诫他人,进一步强化了成语的现实意义。后世将原句简化为“瓜田李下”,成为广泛使用的四字成语,代指易招嫌疑的场合。

四、现实意义

这一成语至今仍具指导性,提醒人们:

  1. 言行谨慎:在敏感环境中注意行为细节;
  2. 主动避嫌:避免置身可能引发误解的情境。

例如,现代职场中若需处理利益相关事务,主动申报或回避可减少不必要的猜疑,正是对这一古训的践行。

别人正在浏览...

白门楼别风庇冒藏去场杵长足宸虑蹙遏大观舞暏是夫马感恩图报篙艣歌诵个体经济棺材穣子豪恶淮乡甲床戛釜撞瓮骄虏解疑释惑金镯僦椽零丁孤苦柳条包陋贱乱蓬蓬妙味冥瞽虐威拟法匿留排纂袍子钱本签呈跄捍峤鬟青虚染霜荣除沈楼食封事功四竟蒐采苏卿痛诬丑诋通智头目人湍鸣土屋兔崽子完浃问途无逮误文祥星相喣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