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意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解释

亦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请老兄另托高贤,小弟告回。” 明 陆采 《明珠记·抄没》:“深感将军好意,争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虽则结为义父,难免外人议论。”《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张胜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 张胜 家中,断然使不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一、出处与字面意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君子行》,原句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部分文献中“正冠”也作“整冠”)。字面意思是: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路过李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这种举动看似平常,但在特定场合下容易引发他人怀疑。

二、比喻与引申义

其核心在于“避嫌”。古人认为,君子应主动远离可能引起误会的场景。例如:

三、历史典故与演变

北齐官员袁聿修曾用“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劝诫他人,进一步强化了成语的现实意义。后世将原句简化为“瓜田李下”,成为广泛使用的四字成语,代指易招嫌疑的场合。

四、现实意义

这一成语至今仍具指导性,提醒人们:

  1. 言行谨慎:在敏感环境中注意行为细节;
  2. 主动避嫌:避免置身可能引发误解的情境。

例如,现代职场中若需处理利益相关事务,主动申报或回避可减少不必要的猜疑,正是对这一古训的践行。

网络扩展解释二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这句成语指的是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应该越过底线,以免被别人误解或怀疑。

拆分部首和笔画:

瓜(瓜部)田(田部)不(一画,丨+一)纳(纟部)履(革部)

李(木部)下(刂部)不(一画)整(故部)冠(冖部)

来源:

《论语·子罕第十五》中有一则对话:“子贡问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其中“己欲达而达人”一句指出了“瓜田不纳履”这一道理。

繁体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瓜田不弄履,李下不整禍

例句:

张三工作认真负责,从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他始终秉持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原则。

组词:

瓜田、纳履、李下、不整冠

近义词:

秉持规矩、恪守底线、守身如玉

反义词:

无忌讳、肆意纵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